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不難發現“以悲為美”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審美傾向。即由於天災人禍,政局多變,生離死別等種種原因,作者在詩歌創作時會偏向於抒發哀怨之情,表現悲涼之感。尤其當作者懷才不遇,失意時最為典型。如柳宗元在遭受政治打擊後,就寫下了《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當然,事物有一面,自然就有另一面。除了失意後創作出的這些“以悲為美”的詩歌作品外,也有很多是得意時的喜悅之作。如孟郊在自己金榜題名時,就曾寫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的得意之作,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亦是一首典型的得意之作。它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詩。
那麼在《南陵別兒童入京》的背後,李白究竟有什麼得意之事呢?我們都知道李白從青年時期就有著遠大的抱負,所謂“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但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實現的機會。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四十二歲的李白,終於得到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南陵別兒童入京》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開篇四句“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它的意思是說,白酒剛剛釀熟,我便迫不及待的從山中歸來。看到家中黃雞正啄著穀粒,也長得肥。於是我趕忙喊來童僕為我燉上黃雞、斟上白酒,準備慶祝一番,我的孩子們知道我回來了,也都嬉笑吵鬧著牽扯著我的布衣。
很顯然,無論是這裡的白酒新熟、黃雞啄黍,還是兒女嬉笑,都顯示出了一種歡快的氣氛。而這種歡快的氣氛,正是對李白得意之情的襯托。可以說自從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後,生活中的一切就都變得美好了起來,心情自然也是無比的喜悅。所以李白便想要抓緊時間與家人告別,好早日“著鞭跨馬涉遠道”,前往京城。
其實前面四句,可以說已經把李白的得意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了。不過緊接著的四句“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卻是將李白的得意之情,進一步昇華到急切之情。它的意思是說,此時我放聲高歌,但求一醉,只為表達我的快慰之情。喝到興處,我還要起身舞劍,劍光閃閃可與落日爭輝。
我一直恨不能早些年頭見到皇帝,所以此次我要快馬加鞭,直奔遠道。由此可見,李白在喜悅之餘,也不忘感慨“苦不早”之感,即李白等待這一刻的到來,實在是等得太久了。但李白此時心中仍然是滿懷希望的,不然也不會想要立即“著鞭跨馬”了。當然,李白也想不到自己之後,進了京,做了官,可是仍然沒有實現抱負的機會。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這兩句詩主要是借用了漢代晚年得志的朱買臣的典故,來表達自己的得意之情。言下之意,也就是說,我此次進京,一定也能像朱買臣一樣,西去長安就可青雲直上了。最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即我要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家門,我李白怎麼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呢?
不得不說當時的李白可真是自信之極啊,對於袒露心中的得意之情,是絲毫沒有含蓄,而是直白的噴發而出,使之讀起來深感慷慨激昂,也極具感染力。雖說自信過頭了不好,但很多時候,我們卻還是需要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的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