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詩人、詞人、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同出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他自幼聰慧,22歲中進士。歷官葉縣尉、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齊名,二人並稱“蘇黃”;書法方面,他獨樹一格,自成一家,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與秦觀並稱“秦黃”,卻遜於秦氏。
今天覆習黃庭堅的《竹枝詞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浮雲一百八盤縈,
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門關外莫言遠,
四海一家皆弟兄。
這首詩的大意是:在通往黔州的路上,有座凌山,凌山上有個叫一百八盤的山嶺,山嶺極其險峻,雲遮霧罩,山路蜿蜒曲折,盤繞而上,高聳入雲。落日餘暉,透過峰壑,灑向山間,照耀著那個叫四十八渡的渡口,依稀可見。眼看就要出重慶奉節的鬼門關,過去就到黔州,不要說鬼門關外的黔州地處荒遠。四海之內,到處都可以安家,那裡的居民,也和我們的親兄弟一樣。
黃庭堅的一生,充滿了荊棘和坎坷,在“蘇門四學士”中,黃庭堅的豁達是跟師父最像的,作為蘇軾的愛徒,他有著和蘇軾相同的樂觀心胸,這點也是最難能可貴的。50歲那年,黃庭堅被貶謫到黔州,在當時這可不是什麼好差事,赴任的道路又遠又險,正是“山路十八灣”,險峻崎嶇。好在黃庭堅天性樂觀,儘管貶謫路上償盡艱苦,他的樂觀情懷也不曾衰減。於是,就在上任的途中,寫下了這首詩。
縱觀黃庭堅這首《竹枝詞》,從遣詞用字上來看,他採用巴東三峽一帶的民歌形式,頗具民歌特色,十分接地氣。從結構上來看,先寫景後抒情,一氣呵成。體現了其在政治處境、自然環境極端艱險的情況下,仍保持一種寬厚博大的胸懷。而詩中體現出來的豁達和樂觀,更是令人佩服不已。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連起來讀,十分霸氣。尤其是“四海一家皆弟兄”,含意深刻,積極進取,意境高遠,可謂是神來之筆。很多人對這一千古名句都很熟悉,卻不知道它的出處。黃庭堅被貶蠻荒之地,心中卻並不氣餒,大宋的百姓都是我的兄弟,四海一家都是我的親人,主題頓時昇華,豪氣萬千。表現了黃庭堅對異地文化認同的可貴涵養,以及儒家大一統的宏大胸襟。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曾在送杜少府的時候,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不朽名篇。此時的黃庭堅,心志和王勃是相同的,其中“四海一家皆弟兄”也是化用了王勃的金句,可謂是用典頗深。這讓我們發現了另一個黃庭堅:他不屈服於命運的不公,不抱怨生活的諸多不順,即便是身處絕地,也能高歌一曲,給後人留下無窮的精神力量。
2021年4月21號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