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孔子《論語·季氏》有言,君子有三戒: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色;

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三戒,既是養生指南,更是精神修養之道。

“色”,《說文·卪部》:“色,顏氣也。從人,從卪。”

色”在漢語中本來是指 “顏色”,引申指人的臉色、表情。

年輕的時候, 人的性情沒有穩定下來,這個時候應該警戒它表現在臉色上。

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慾, “喜怒不形於色”,這既是養生之道,也是為人之道,更是處世之道。

據《穀梁傳·僖公十九年》記載:“樑亡。自亡也,湎於酒,淫於色,心昏,耳目塞。”

色字,在此又引申為 “美色”。

古人造字用意極深,所謂色字頭上一把刀,少年的時候,身體沒有完全發育成熟,血氣並不平穩,非常容易被奢華的外表、縱情的享樂所迷惑,然後誤入歧途。此時,養生的重點便在於保精蓄元氣。

少年之時,戒之在色。這裡的色,不僅是男歡女愛的情慾,也是聲光色影的物慾。

《莊子》說:“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意思是說,慾望過多,人就會缺少智慧與靈性,成為障礙。

少年戒“色”,其實就是是一種節制的生活態度。不沉溺於外物,學會自律,只有把慾望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心中有戒,行有所止,人生方得長久。

人至壯年,身強氣盛,事業心強,責任大,壓力也大,極容易被自己的情緒左右,產生無原則的爭鬥行為。

壯年之時,戒之在鬥。這裡的鬥,不僅僅是毆鬥,也是暗鬥。

暗鬥,往往比毆鬥更厲害。比如職場中、商場上為了職位、利益而勾心鬥角。不僅消耗腦力,更傷害身體,失了和氣。

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中年五臟氣血衰落就是從肝開始。壯年的時候,血氣方剛,要戒鬥,不要爭強好勝,不要動不動就發怒,因為發怒容易傷肝。

保持樂觀的心情,才能保證肝臟氣機的調達。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逃不過一個“鬥”字。

好勇鬥狠的人,往往成不了大氣候,因為他們喜歡對每一件事情都錙銖必較,常常被眼前的利益矇住雙眼,永遠活在自己狹小的世界,坐井觀天。

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有智慧的人,從不會在意一時的輸贏。依照規則競爭,輸贏都要有風度和氣度。即使不如別人,也絕對不會心生怨憤,而是選擇默默努力。

“不與俗人爭利,不與文人爭名,不與無謂人爭閒氣。”壯年是人生的黃金階段,只有放下無謂的攀比心、勝負欲,才能腳踏實地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黃帝內經》說,六十歲心氣開始衰落。人到老年,要戒貪得無厭,就是要控制心裡的慾望,要注重養心。

老年之時,戒之在得。得,指 “貪得”,所貪者可能包括名譽、 地位、財物等等。

不只是有權有勢者,即使在普通生活,也廣泛存在貪戀小便宜,或者愛攀比自己工資多少、自己兒女工作優劣,或是逢年過節子女為自己送什麼禮物等現象。而過於在乎一些小利小得,貪婪無度,就會損害元氣、損身折壽。

當身體、精力都與青壯年時不可同日而語,這個事實任何人都無法改變,若仍強欲多得,則必須勉力為之,精力不逮,自然有損身心。

學者李澤厚對 “得”的解釋又在 “貪婪”之外, 加上了 “保守”。他認為老年人的通病往往是安於現狀, “保守自滿自足而不求進取”。

人不能抗拒身體衰老,但是人可以抗拒思想的衰老。

當精力和性情都衰微了,更要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不能消極保守,畏縮不思進取。

少未定、壯而剛、老而衰,

縱觀人生,道阻且長。

戒,《說文解字》言“警也”,

本義就是警戒、防備。

戒色者,明白長遠,養仁。

戒鬥者,懂得低調,養義。

戒得者,心平氣和,養智。

孔子的人生三戒,

雖過了千年,

但依舊是做人的準則。

心中有戒,

行有所止,

方得長久。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讀紅樓夢 紅樓夢與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