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1906年在巴黎舉辦的塞尚回顧展不僅給當時的實驗藝術提供瞭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同時也啟發了許多藝術家們看待世界的方法,其中受到啟發最深的,莫過於西班牙畫家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

畢加索在習得了學院派的技法之後開始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他透過研究原始藝術,學會了如何用幾個簡單的要素去構成一張面孔或一個物體的形象。前輩藝術家們通常把自然的形狀簡化為平面圖案,但是畢加索並不想沿用這個方法,他想找到一個既能避免平面性,又能構成物體的畫面不失去立體感和空間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畢加索重新開始研究塞尚的創作方式。塞尚曾經說過“以球體、圓錐和圓柱的觀點去觀察自然。”他的觀點是在創作時,不應該忘記構成事物的基本實體形狀。但是畢加索和朋友們決定以字面意思來理解,他認為我們可以在用肉眼捕捉到的圖形的基礎上,加上我們所理解的物體的其他方面,將某些方面突出,某些方面進行模糊。將母題畫面組織的儘可能有立體感,以此來獲得一個在觀念中立體在視覺上平面的畫面。

1912年,畢加索在這樣的推導下創作了《小提琴和葡萄》,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我們重新回到了古埃及人的創作方式:從最能表現物體獨特性的角度去描繪物件。畫面中能看到小提琴正面的f型音孔,琴頭側面的卷渦紋,琴身優雅的曲線以及在空中飛揚的弦和弓。各種不同角度的畫面在同一個平面上組成一個互不連線的混雜形狀,但是畫面的安排看起來並不混亂。藝術家構成畫面的各個部分都是統一的,所以呈現出一種協調一致的整體外形。

《小提琴和葡萄》 1912年 畢加索

不過,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也知道,用這種方法組成物體形象的方法有一個缺陷,就是它只能用於人們多少有些熟悉的物體,只有知道小提琴的人看到這幅畫才能將畫面中的各個片段聯絡起來,在大腦中重新組合成小提琴的形狀。因此,立體主義畫家們通常會選擇人們熟悉的事物作為母題進行創作。立體主義的創作可以理解為藝術家邀請觀眾一起完成的一個複雜遊戲,用畫面上的平面偏關在心中構成一把可以被感知的實體形象。各個時期的藝術家都希望可以想出辦法解決繪畫的基本悖論:繪畫是在一個平面上表現出深度。立體主義是對這個問題的另一種嘗試,它利用這個悖論達到新的效果。他們拋棄了色彩和明暗的樂趣,卻用與傳統的塑造技巧玩捉迷藏的遊戲。

畢加索從來沒有宣傳立體主義手法可以代替其他的手法,相反他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手法,不時從最大膽的實驗中迴歸到各種傳統藝術。在他的藝術生涯中,經常會有同一母題但表現手法截然不同的作品。1928年,他創作了油畫拼貼畫《頭像》,1945年又創作了相似母題的石版畫《小孩子頭像》,很難相信這兩幅作品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頭像》1928年 畢加索

《小孩子頭像》 1945年 畢加索

他想嘗試用最不可能的材料和形狀來構建一個頭部的想法到底能走到何種地步。他用粗糙的材料切出“頭”的形狀並貼上在畫布上,然後把符號化的眼睛安排在邊緣並且儘可能遠離。他用折線表示嘴和一排牙齒,還利用一根曲線來表示面部輪廓。相比較之下,另一幅石版畫就顯得那樣堅實、可信。不過,不論哪一種技法都不能長期使他感到滿意,因此畢加索也會嘗試其他的藝術門類以尋求出路。

畢加索本人認為他並不是進行試驗和探索,而是在發現。他在努力發現事物表象背後所隱藏的那個觀念性的東西,即便只表現這個“觀念性”的東西,也會使觀眾感受到事物本身。在他看來,他的藝術不需要被理解,只要靜靜感受就好。

立體主義者們沿著塞尚的路繼續走下去,透過各種嘗試和實驗來研究各種各樣的藝術問題,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認為,藝術就是發現新辦法去解決所謂“形式”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形式”永遠第一,“題材”第二。

於2021.4.28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曲協再發倡議書:抵制封建陋習和惡意炒作,在含著淚的笑聲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