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來說,能夠逐字逐句,用筆不斷地批註、摘錄,認認真真、完完整整地讀完一本書,在這些年來已是很少有的事了。而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卻讓我如飲甘露,讀來讓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我是始終用沉重的心情讀完這部沉重的文學精典的。小說故事中的悲慘世界和福貴面對親人們的接二連三的不幸死亡,讓人悲憤交集,淚眼婆娑,以至於讀到傷悲、憤懣處忍不住把書扔出去了好幾回!
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直生活在一個悲慘的世界裡,始終是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的,但是他卻又是一直用坦然的心態面對慘淡的人生,深情地、豁達地、堅忍、頑強地活著,讀來讓人對生命的博大、神聖有了一種敬畏之心,對賡續“好好活著”的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人生不是享樂,而是一場修行、一次旅行、是一個過程,而人就是這個過程中的主體。活著是生命本身的基本要求,也是有生命體徵的人的最根本的目的。正如作者餘華在這部小說中寫道:“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生活就是苦憂參半、悲喜交集,有太多的情非得已和無可奈何。福貴面對一個個親人們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他只能默默承受,接受無奈,面對現實,而沒有選擇逃避,自我毀滅,一次次又無比堅強地了站起來。父親死了,母親死了,有慶(兒子)死了,鳳霞(女兒)死了,家珍(妻子)死了,二喜(女婿)死了,苦根(外孫)死了。災難和痛苦代表了福貴的一生,他的至親至愛的人一個個都在他的面前失去了鮮活的生命,他的生命裡難得的一次次溫情和重生卻又被一次次的親人們的死亡的無情現實撕扯得粉碎,讓他遍體鱗傷,體無完膚,到最後,只剩下了在風燭殘年裡孑然一身與老牛相伴的“兩個老不死”……福貴接二連三地遭遇了七位親人的離去,很難想象,他是靠著什麼樣的勇氣還能繼續活下去,而且堅強地、坦然地面對那個無情的世間?福貴的人生活得如此悲催,卻又能活得如此豁達、樂觀,我簡直有些不敢相信,生活中競有如此頑強、堅忍的人!是什麼樣力量讓他能夠在這個悲慘的世界裡深情地活下來呢?那就是對天地的敬畏之心、對生的希望和活著的勇氣與信念!
福貴一生的悲慘遭遇和命運一直撞擊著我的心靈。小說中那一幕幕生離死別的鏡頭久久地在我的眼前浮現著,沉重憂傷的情緒也久久地環繞在我的心頭,使我的心情波濤洶湧,翻江倒海,久久地也難以平靜。我彷彿看到:在悲涼的黃昏下,在一堆親人們的墳冢前,福貴眼眸深陷,臉色黝黑,深如溝壑的皺紋裡塞滿了泥土。他用一雙顫抖的老手,拉著和他叫著一個名字的老牛,兀立在馬上就要散去的夕陽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苦難疊加的可憐而又無比堅強、堅忍的老人!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是世間常有的事。可是,福貴的人生悲劇和災難卻接踵而至,像斷了線的珠子直往下掉,一個個災難和劫難讓他痛不欲生,苦不堪言。我總想,一個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可是,福貴的人生遭遇和災難卻遠遠超出了一個常人所能承受的極限了,他的一生中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條件都幾乎被殘酷的現實生活剝蝕的蕩然無存,只剩下了人生中唯一能夠活下來的理由——活著。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人生對於福貴來說,已經無法再用幸福和痛苦來做比較和衡量了,它只用事實向人們表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只要活著,我們就要象牛一樣,不管身上承受著什麼,不管脖子上套著什麼,不管肩上負載著什麼,都要堅強地活著!
高爾基說,“為了美好的生活,必須讓每一個人都成為生活的平等的、完全的主人。”可是,在福貴的身上,生活和命運卻並沒有安排給他自主、平等。生活總是在捉弄他,無情的虐待他,扼殺著他的一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甚至是最起碼的生存要求和願望。他的人生命運,他的生活軌跡沒有一點公平、僥倖可言,他好像始終是在沿著一個被設定好了的悲慘的路線圖中痛苦地遊走著。有人說過,“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勝利屬於最堅忍的人”,讓我們能夠欣喜的是,在一個個災難和劫難面前,福貴又象是一個勇敢的水手、勇士,百折不撓,迎風破浪,過關奪隘,披荊斬棘,奮楫向前,豁達、淡定地依然深情地活在那個悲慘的世界上。
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魯迅先生就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因而,我們看到的福貴總是鮮血淋漓,傷痕累累,但卻又堅韌不拔,不屈不撓。他渴望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奮鬥來獲取美好的生活,可是,他總是事違人願,幸運和美好的願望總是不會光顧他。他的人生遭遇和命運的不幸總是給人以“欲哭無淚”“生不如死”的悲催和憤慨,但掩卷長思,卻又讓人在這種苦難和災難的重壓下對福貴的堅忍、豁達有了一種敬仰,對生命有了一種敬畏,對活著有了更高的期待,活著的意志也成為了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悲催的一生。福貴的一生並沒有“福”,也沒有“貴”。他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可以說,他經歷了人世間的所有的煉獄般的痛苦,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親人都離他而去了,他的心底一次次在滴血,在哭泣。鎮定思痛,他還要挺過來繼續活下去!其實,福貴就是作家餘華筆下經過精心設計、塑造的既賦予了美好向往又苦難艱難的中國普通農民的一個縮影,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勤勞、勇敢、善良、樂觀、堅忍的勞苦大眾的形象和優良品德;福貴就是千千萬萬箇中國大地上的常常被不幸所擊中,又能夠樂觀豁達、頑強隱忍地活著的、貧民英雄的代表。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正因為活著不容易,我們才都要像福貴一樣,坦然面對一切的苦難和磨礪、遭遇和不幸。不害怕痛苦的人是堅強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堅強。正如作者餘華所說的:“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因而,福貴面對一個個親人們的死亡過程和生活的重壓後,已經對世事都看得豁達、淡然了,“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 “看著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一個死去,我還活著。”這也許是福貴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最有力的證明,是忍耐、是承受的最終結果,更是唯一能夠寬慰他心理的自白了吧,讀來真讓人有一種阿Q式的自我安慰法的傷悲,愈發覺得讓人難過。但也許正是在這種痛苦的煎熬,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語境裡和故事情節的設定裡,讓人更加明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魯迅先生也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們阻止不了厄運的降臨,但我們卻有選擇活著的權力。只有活著,才有希望!就如福貴所說的,“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無論是哪一種活法,卻都是為了活著。世事無常,人生如夢,對於福貴來說,他在失去七個親人後依然能夠在那個悲慘的世界裡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命運,深情地活著,堅強地活下來,這就是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最堅強的人生。命運對福貴來說是窄如手掌,但他能夠頑強、堅忍地活下來才又使他的生命寬如天地。
生活就是一種拼搏、進取、向上和不服輸。人生無常,在每一個生活的挑戰和重壓面前,我們只能選擇勇敢、堅忍地去接受、去面對。也許生活的磨礪會使我們滿身疲憊,傷痕累累,但是,比起福貴的遭遇和不幸,我們還何言人生不濟,命運的不公,生活中的一些痛苦和的傷害還算得了什麼呢?生活就是一條路,需要我們不斷地去趟、去闖,去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急風驟雨,風來了就擋風,雨來了就擋雨,踏平坎坷,哪怕鮮血淋漓也無悔人生;生命就像是一條河流,生生不息,奔湧向前。在這個生生不息的過程中,有些人看似很卑微,卻很偉岸。福貴就是一個偉岸的人,是經過大熔爐裡煉就的一塊鋼鐵,堅不可摧!
十二萬字的長篇小說,說長又根本就算不了是長篇,但十二萬字,字字猶如血淚控訴,揭示了人們要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和不幸。小說中反映的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酷遠比我們生活中的現實更悽慘無比,但無論承受多少苦難,福貴依然堅忍、堅強、頑強地活下來了。這,或許也就是生命的偉大力量的支撐和福貴的親身經歷讓我們對生命的重新理解吧!《活著》的最大意義也在於告訴人們:生命中不管是充滿著多少苦難和劫難,我們都要一路披荊斬棘,不忘初心,繼續向前,哪怕是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會被擊打得支離破碎,甚至粉身碎骨,也不能被生活和命運所嚇倒。只要活著,總有希望!
在悲慘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用坦然的心態面對慘淡的人生!這大概就是我讀了《活著》而感悟到的,其中蘊含著的最有正能量和勵志的、閃光的思想和主題吧!
《活著》就是一部勵志的、蘊含著偉大哲理,讓人充滿無窮力量的優秀的文學精典。
袁軍,陝西吳起人,喜歡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