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散之必有其統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地間四面八方,紛紛者各有所屬;千頭萬緒,攘攘者自有其源。蓋一本而散為萬殊,而萬殊鹹歸於一本,事有必然者。 且拳事之論亦甚繁矣,而要之千變萬化,無往非勢,即無往非氣,勢雖不類,而氣歸於一。夫所謂一者,從首項至足底,內而有臟腑筋骨,外而有肌肉面板、五官、四肢百骸,相聯為一貫之者。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之謂歟? 而要非勉強以致之,襲焉而為之也。當時而靜,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穩如泰山;當時而動,如雷如崩,出乎爾而疾如閃電。且靜無不靜,表裡上下全無參差牽掛之意;動無不動,前後左右並無抽扯遊移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御之也。若火之內攻,發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至。是豈無所至而云乎?蓋氣以日積而有益,功以久練而方成。觀聖門一貫之傳,必俟多聞強識之後,豁然之境,不廢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無難易,功惟自盡,不可躐等,不可急遽,按部就班,循次而進,夫而後官骸肢節自有通貫上下表裡不難聯絡,庶乎散者統之,分者合之,四體百骸,終歸於一氣而已矣。
註解:
上述文段,是內家拳秘籍九要論的第一要論,該文是拳論經典,受到多家優秀拳種推崇。
文中一開始就闡述了散和統,分和合的對立概念,說明了整、合是統領散、分的要領。
拳中理論太多了,但最終都強調勢和氣;勢是指招式,即固定的動作軌跡,也指拳勢,即動作的勢能;氣是指完整一氣,就是指整勁。招式動作是千變萬化的,但完整一氣的整勁是一樣的。
而所謂的一、整,從拳架上面來說就是指從頭到手到腰到腳到足節節貫穿,完整一氣,就是太極裡面說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從內外上面來說,就是從內部的臟腑筋骨到外面的面板感官四肢百骸都能完整一氣,同氣連枝。
這個整要做到什麼程度了?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一靜俱靜,一動俱動。
這又是怎麼做到的了?他不是勉強地去做到的,而是放鬆下來後自然而然地做到的,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預想,真是不期而至,事先自己都不知道會成這樣的定式。真是一抬就有,一站就有,說是很難說清楚,只有能做到了,其實就很簡單,放下而已。
這麼說的話,就沒法練了嗎?還是可以練的。量變引起質變,每天按要求規則練習,日積月累,忽然有一天開竅了,就馬上有了。所以,沒有前面的天長日久和刻苦追尋,也很難達到一朝通達的地步。所以太極裡面也說,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也是這個意思。
所以,功夫不是一天練成的,也不是可以等靠過來的,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最終量變引起質變,上下內外連成完整一氣,整勁方成,內家拳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