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柳公權《玄秘塔碑》

柳公權《玄秘塔碑》

書法小辭典(續)

——謝徳萍 孫敦秀 楊增權

玄秘塔碑 全稱《唐大達法師玄秘塔銘》,唐碑,正楷書。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大達法師建立。《玄秘塔碑》由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邵建初鐫字。共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四字,原石現存在西安碑林中。碑文書體瘦挺俊麗,用筆乾淨利落,引筋入骨,寓圓厚於清剛之內。此碑最受歷代書法家和鑑賞家們的好評。清王澍在《虛丹題跋》中說:“元(玄)秘塔故是誠懸極矜練之作。”人們稱此碑是柳書中最露筋骨者。

永字八法 是自古相傳的以“永”字中的八種筆劃為例進行練習寫字的方法。其來源說法很多:(1)舊說起於隸書,因隸書“永”字無“趯”劃,符合《筆陣圖》七筆之說:後人以正書“永”字為例,增加一條,稱“永字八法”。(2)始自崔子玉、鍾繇、王羲之之說,見唐張懷瓘《玉堂禁經》。(3)始自隋朝智永之說,見宋陳思《書苑菁華》。(4)始於張旭之說,見宋 朱長文《墨池編》。時至今日說法也不統一。“永字八法”稱“永”字第一點為“側”,如高山落石墜地,形容行筆快、筆力足;把橫劃叫“勒”,取橫韁勒馬之意,行筆要緩去急回,含蓄有力;把豎劃叫“努”,筆勢要勁挺,直中見曲;把鉤叫做“趯”,取蹲轉躍起之意,用筆駐鋒,提筆急速出之;把“平挑”叫做“策”,比喻揚鞭策馬之勢,要求仰筆趯鋒,運筆輕快有力;把“長撇”叫做“掠”,氣勢應厚實寬舒,勢長而力均,出鋒要稍肥;把“短撇”叫做“啄”,如鳥啄物,用筆迅速峭利;把“捺”叫做“磔”,作此筆時,要有“一波三折”之勢,運筆時鋪毫緩行,出鋒處收緊要沉著含蓄。“永字八法”大體包括了漢字的基本筆法,因此,後人將“八法”引申為“書法”的代稱。

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國美的國畫花鳥都在學什麼?美院博士大揭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