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米醫生
今天是端午放假第一天
相信很多小夥伴
開啟端午節的姿勢是
躺平,啃粽子,玩手機。。。
事實上
在longlongago
古人對端午節是非常抗拒的
他們把農曆五月(陽曆六月)
稱為惡月
把端午節(五月初五)
稱為惡月中的“惡日”
這其中
他們把端午詛咒得最厲害的莫過於
五月五生子, 男害父,女害母
比如”戰國四君“之一的
孟嘗君就是五月五日出生
他的父親田嬰就曾打算把他丟棄
為什麼古人會如此抗拒端午?
文末我會細說
但在此之前
先來看看古人是如何解鎖端午的
端午防毒第一招:洗藥澡
古人非常重視端午這一天
就像我們現在過新年一樣
端午一到
他們首先要沐浴更衣
在《荊楚歲時記》裡就有說:
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這裡的“蘭”不是指蘭花
而是佩蘭
在中藥學裡,佩蘭辛,平
能化溼醒脾,解暑
而且佩蘭有香氣
特別適合在溼熱交織的日子裡
煎水洗浴,防病辟邪
端午防毒第二招:掛艾草、菖蒲和蒜頭
《荊夢歲時記》中有寫到
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
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這個‘禳’讀[ráng]
意思是祈禱消除災殃、去邪除惡
古人在端午節時
會懸掛艾草、菖蒲和蒜頭
端午防毒第三招:系五色絲線
其實端午的很多習俗都與“五”有關
什麼五彩絲,五色桃印
五毒符、五時圖和五時花
等等等等
為什麼都與“五”有關 ?
這裡的“五”象徵五行
指五方五土
以闢五方之瘟鬼和邪氣
這些習俗裡流傳最久的就是
五色絲
說白了就是把五種顏色的絲線
合成繩子系在手臂上
目的是辟邪驅瘟
古人認為五色絲線象徵五龍
能鎮壓蠍子,毒蛇,蜈蚣,蟾蜍
壁虎(又有說蜘蛛的)
端午防毒第四招:
飲雄黃酒,戴香囊除疫
古人在端午節是要飲雄黃酒的
若孩子還沒到喝酒年齡
就會給孩子佩戴香囊
還在他們額頭上用雄黃酒個“王”字
沐浴更衣,掛艾草菖蒲
飲雄黃酒,戴香囊。。。
可以說
古人把那個時候
他們能想到的衛生工作都做了
活生生把端午節過成了勞動節
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他們想活下去
從氣候來看
農曆五月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時候
《天文訓》有云:
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
午月
在古人看來
為陰陽相爭
而陰氣勝出(陽極必反)之時
此時陽迫於上,陰動於下
陽氣到達鼎盛
陰氣開始萌動
它們在打拉鋸戰
端午這段時間
是陰陽兩氣激烈爭鋒的時節
也是風寒暑溼燥火並存的一個時節
毒蟲繁育,蛇蠍當道,蚊蠅猖獗
每年這個時候
尤其小兒
吃了不乾淨的東西
急性腸胃炎和皰疹性咽峽炎特別多發
所以前人這些習俗的本意
是清潔身體,祓除穢氣 、躲避瘟災
代表著他們極大的求生欲
他們想活下去
然後再看端午五月初五
月和日都是單數
都屬陽
還有七月初七,七夕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同理
古人過日子是分陰陽
他們認為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和合萬物生”
也就是說一陰一陽表示陰陽調和
象徵和諧吉利
如果是兩個陰或兩個陽
表示陰陽不調
象徵衝突和不吉
所以端午這天的
划龍舟,吃粽子,吃鴨蛋
不是毫無緣由的
這些習俗其實都是在悄悄地“求陰”
粽子,古代稱為角黍(shǔ)
角是因為粽子的形狀像一個牛角
黍就是黃米
古人認為黍具有火性 ,又稱“火谷”
粽子外面的粽葉古代稱為菰葉
菰葉生於水中屬陰
當黍與菰葉相配,象徵著什麼?
象徵著陰外陽內
象徵著”陰陽相合“之狀,
象徵著古人內心期盼
陰陽和合、陰陽調和
還有端午節划龍舟
主要也是祭水,水屬什麼?屬陰
還有吃鴨子,吃鹹蛋這些習俗
也都是想加強”陰性“的力量
讓陰陽無縫銜接
大家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端午節我們不說端午快樂
而是說端午安康
因為端午節從來不是旨在快樂
它是一個重午重陽之日
預示著天地陰陽的相爭
所以這天需要祭祀和辟邪、驅邪與祛惡
我們祖先很早就意識到
一個樸素的真理:
人生存在天地之間
只有天地陰陽調和
只有大自然和諧調和
人才會吉祥安康
最後
祝所有人辛丑年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