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節到了,終於又可以過一個長達3天的大週末,閒來無事,聊聊端午節的來歷和民俗。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叫做端陽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紀念春秋時期楚國著名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艾葉、燻蒼朮、喝雄黃酒等等習俗,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的來歷最主要的是紀念屈原。紀念屈原的說法最早在南朝梁代文獻《續齊諧記》有記載,原文如下:屈原以五月五月投淚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簡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白日忽見一士人,白雲三閭大夫,謂曲日:“聞君當見祭,甚善。但常年所遺,恆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月作粽,並帶楝葉及五色絲,皆淚羅水之遺風。翻譯過來大概意思就是:楚國大夫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為了紀念他,用竹筒裝了米投到汨羅江中祭奠他。後來有一天在長沙有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說自己被蛟龍所困,你們投的祭品都被蛟龍偷走了,所以楚國的百姓後來便按照他說的,用楝樹葉包上米、纏上五彩線投到江中驅趕蛟龍,後來便演化成了包粽子的習俗。
賽龍舟的習俗也跟屈原投江有關,據說屈原投江的訊息傳開後,當地的老百姓便划船去打撈,從汨羅一直找到洞庭湖也不見蹤影。當時汨羅江到洞庭湖上很多小舟匯聚在一起,盪舟江湖,紀念屈原,後來就演變成了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還有掛菖蒲、艾蒿等習俗,《荊楚歲時記》中就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的記載。菖蒲又叫“蒲劍”,據說有辟邪的作用。竊以為,五月正值天氣潮熱、
喝雄黃酒
菖蒲、陳艾
吃粽子
賽龍舟
萬物繁盛、毒蟲肆虐,掛菖蒲、艾蒿、燻蒼朮、喝雄黃酒都有驅趕蚊蟲的功效,慢慢也就演變成了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