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一個頗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大家都要吃粽子,掛艾蒿,喝雄黃酒。但你知道端午是怎麼來的,它真的和屈原有關嗎?

開端開端,端自古以來就有開始,最初的意思。所以稱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那初五自然就是“端五”了。

而午時,也恰巧是每天的第五個時辰,所以“五”通“午”,端五自然就變成端午了。又因為午時為日中,即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是全天陽光最盛,陽氣最足的時候。五月又初五,Double的陽氣沐浴,所以端午節也被叫做端陽節了。

其實,端午雖然被傳為屈原汨羅投江而設立,而實際上真的和屈原無關。端午的歷史差不多有將近3500年,它起源於古代長江流域的水鄉部落“豢龍氏”。相傳這天是龍的生日,豢龍氏會在這天在水中投餵各種祭品,以換得龍族抵禦蛇蟲疾病和水患的侵害。所以所謂的賽龍舟,江河投米的習俗,早在屈原出生前1000年就已經存在了。

至於為了屈原吃粽子,其實最早的出處來自於南北朝之梁朝,文學家吳均的《續齊諧記》。他根據當時民間說法,在書中記錄為屈原因為國仇家恨,在農曆五月初五抱著大石頭沉入汨羅江。當地人划船撈了幾天也沒找到。只能將竹筒裡的米倒入江中,以祈禱魚蝦鱉蟹不要去損壞屈原的屍體。

後來就形成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用粽葉包米投江的活動,並衍生出一系列的紀念活動。當然了,現在端午祭被高麗棒給搶注申遺了,而我們的端午最看重的,僅僅只留下吃粽子這一項了。

高州名吃薯包籺,據說高力士就是吃著這個進長安的

其實,粽子這種食品古而有之,本不是專為屈原而發明的,它不過屬於“籺(he)”的一種。籺本意值得是大米和麥子的粗粒,引申意為將其蒸熟的糕品。其實在現在的茂名,你還能找到這種古老的食物。比如艾籺,薯包籺等。

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遷都盛事:盤庚遷殷。盤庚將都城由亳(曲阜)遷到殷(安陽)後,國力中興,開闢了大量的農田。豐收之後,統治者將煮熟的稻米和黍(大黃米,增加粘性)混合之後,用大片的闊葉包起來用以祭祀。這就是粽子最早的雛形。

這種“大葉籺”因為包成了牛心狀,又被稱為“心黍”。到後來這種大葉難尋,開始用菰葉(茭白葉)來包,菰葉細長,只能包成牛角狀,所以直接命名為“角黍”了。而後“角黍”的名字一直都是主流,從商叫到周,又一直到了東漢三國。

直到晉代周處(就是世說新語裡除三害的那位)所撰的《風土記》中,明確的記載為:“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為棕櫚葉心之形”。所以我們今天把“角黍”叫粽子,不是屈原的功勞,反而應該好好感謝這位上山打虎,下河捉蛟的中二青年。

更有意思的是,粽子這種美食,在古代可不是隻有端午節這天才能吃的。周處在隨後的記載中,明確的註釋到:“夏至,端午,皆用菰葉裹黍米,以淳濃汁(草木灰水,鹼性)煮爛熟食之,取陰陽相裹之意也”。所以,不光端午吃個粽子,7天后的夏至依然可以吃個過癮。

“粽”這個名字,明顯要比“角黍”好聽得多,也平民得多。所以從西晉開始,“角黍”無人再講,而“粽子”的熱度開始升高。到了唐代,吃粽子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唐朝人性格外向,相容幷包,可不管你什麼端午夏至才能吃粽子。老子我想吃就吃,還需要你批准嗎?

所以,春節要吃“益智粽子”,也就是放了益智,紅棗和當歸的藥粽。元宵節要吃“元肉粽子“,餡裡包的主要是豬,雀鳥的肉。到了七月初七的七夕節,還要吃紅豆和棗子包成的”紅姻粽子”。而市面上更是一年四季都供應粽子,比如段成式的《酉陽雜殂》中,就記載了當時的長安有一家“庾家粽子”,剝出來個個“白瑩如玉”,排隊者眾,當時妥妥的網紅小吃店。

另外,我不光自己吃,我還要送人吃。當時大戶人家也已經自己包粽子,然後在重大節日,婚喪嫁娶之時相互饋贈。《事通說》就曾記載唐德宗年間洛陽有個大戶人家姓羅,女兒出嫁時隨車送過去3000個“紇骷粽”,也就是烤過的羊肉包裹的粽子。而親家又回贈給他3000個“赤荅棗粽子,也就是紅豆和紅棗包的粽子。

這可是有寓意在裡面的,羊肉粽,是希望女婿能像羊一樣健壯;而棗粽子,自然是早生貴子的意思了。只是這3000個!當時如何儲存呢?

你看,粽子這種最早起源於殷商的祭祀食品,慢慢地演變成了一種非常大眾的食品,不過就是因為它不光好吃,還有噱頭。但中國人總歸想找個感情上的寄託,便將它託付給了悲憤跳江的屈原了。要我說,這種託付絕對是深刻的,它代表普羅大眾對於屈原的懷念和崇敬。比清代之後一眾市井小吃都號稱慈禧老妖婆吃過的行徑,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其實,粽子的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早就不在拘泥於菰葉包制了。蘆葦葉,箬竹葉,芭蕉葉,構樹葉,芒棕葉,但凡無毒又有植物的清香,都可以拿來包裹粽子。最早因為沒有袋子,這樣包裹便於攜帶還不容易變質,但到了現在,人們之時更加醉心於粽葉的清香罷了。

寫到這裡,我想屈原九泉之下非但不會慚愧,反而會感到欣慰吧。青史留名,萬年不朽,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最後我要恰個飯了。給大家推薦一款粽子,稻香村的粽子,可鹹可甜,一口下去都是媽媽的味道。這是每當端午來臨,異鄉的遊子就開始思念的記憶。而北京稻香村不光糕點做得好,做粽子也是一流的頂呱呱,特別是蛋黃肉粽和鮮肉粽,更是粽子界的翹楚。

糯嘰嘰又帶彈性,不至於像一些網紅品牌一樣軟塌塌稀糊糊的。食之口感鹹淡適中,細嚼之下軟糯醇香,早上搭配白粥來一個,一天都元氣十足哦!

6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靖西藥王:傳承千年的壯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