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民間的的傳統節日七夕,在古時候,不只是民間,皇室對於七夕也是十分重視的,根據《開元天寶遺事》的記載,唐玄宗時期,每到七夕之日,宮廷中都會用錦緞掛滿樓殿,晚上的時候,李隆基和楊玉環在上面通宵玩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便描寫了兩人七夕盟誓的情形“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南唐時期的皇室過七夕更是別出心裁,在宮中搭出一道天河,根據《五國故事》記載:“每七夕庭巧,必命紅白羅百匹以豎為日宮天河之狀,一夕而罷乃收之。”

每逢七夕之時,最為活躍的必定是女性,自古以來,乞巧都是我國女性美好心靈的生動寫照,在民間,這一天的晚上每家都會把院落打掃的乾乾淨淨,家中的女性在庭院中跪拜織女星,以此來祈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

那麼怎麼樣來判斷自己時候受到了織女的眷顧,得巧了呢?根據《荊楚歲時記》中的記載,有的女性會捉一隻小蜘蛛放在盒子中,等到第二天早上看這隻小蜘蛛的結網情況,蜘蛛網織得越密越多,說明等到的巧也就越多。

還有的地方是用“對月穿針”的方法來檢測自己是否得巧,通常是用金、銀、銅特製而成的針,針的樣式有五孔針、七孔針和九孔針,誰能夠最快的將線傳過針孔,誰就是得巧者。唐代詩人所作的《七夕》便是描寫這一情景:“對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還有的地區是準備一盆水,將這盆水放在太陽或者是月亮的下面,然後在水中投放幾枚繡花針,看這些繡花針浮到水面之後,對映在盆地的影子能夠組成什麼樣子,根據《帝京景物略》的記載是:“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

既然是過節,自然少不了要吃相應的節日食品,那麼七夕這一天一般都要吃些什麼呢?在古代,家家戶戶在這一天的時候都要做“乞巧果子”,它的製作方法並不難,就是將油、面、糖、蜂蜜混合到一起,用烤爐烤或者是用油炸,如果是用小麥麵粉製作而成的叫“面巧”,用糯米麵製作而成的叫“粉巧”。

還有做“生花盆”也是七夕的重要風俗,就是用水發綠豆或者豌豆,有些像現在的生髮豆芽,在《歲時雜記》中記載了製作的方法,一般是要在七夕的前十天就開始準備,將綠豆或者豌豆浸泡在水中,之後每天都要換一兩回水,等到豆芽長到五六寸的時候,將它們都移到小盆之中,到了七夕,這豆芽應該會長到一尺左右了。

與“生花盆”類似的還有一種風俗叫做“種穀板”,根據《東京夢華錄》上的描述是準備一塊小板,在上面種植上慄苗,然後拜訪些小茅草房、花、草等物,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微觀的農家小院。如果是大戶人家的話,就不止是“種穀板”了,有的還要搭“乞巧棚”,就是用竹子或木頭搭建棚子,並用五彩帶來裝飾,兩邊分別刻上牛郎和織女的像,中間搭一條剪紙橋或木橋。

除了以上這些習俗之外,七月七日這一天很多人家都會晾曬自己家的衣服和書籍,據說這一天晾曬過後,一年內都不會招蟲蛀,當年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家中比較清貧,七夕這一天,他的鄰居拿衣物出來晾曬,阮咸只能將自己唯一的一件舊褂子掛了出來,並自嘲的說:“未能免俗”, “未能免俗”這個成語便是由此而來。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莫把七夕當“情人節”,古代女孩這樣過節,如今傳統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