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又到一年“七夕”節,遙望銀河,人們浮想聯翩,會從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會的故事,繼而聯想到男女愛情方面,把七夕節看做“情人節”。

在這一天,男女情侶互訴衷腸,彼此送禮物,吃飯約會等等。然而……

七夕節真的是“情人節”嗎?

答案不是!

那麼“七夕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又是什麼節日呢?

首先,“七夕節”最早出現在漢代。

根據《西京雜記》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為針。”

從這些記載不難看出,在漢代時期,七夕節實為“乞巧節”,最初出現在皇宮,這一天晚上,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七孔針,誰先完成,誰就是最心靈手巧的女子,將得到豐厚的獎勵。以此顯示女性的聰慧與智巧。

“穿針乞巧”的偶像就是天上能縫製天衣的織女,然而並不是為了祈求和牛郎發生一段感天動地的愛情,而是女性祈求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

在古代社會,衡量女性的能力,不是琴棋書畫,而是會做女紅。古人常說的女子四德,包括“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其中的“婦功”就是說會做針線活,繡花、繡衣服、做鞋面,心靈手巧,樣樣精通。這是女子手巧很重要的表現,只有擁有了這樣的技能,才能獲得家庭地位,得到社會的尊重。

不可否認,七夕節的確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在七夕節日風俗形成之初,人們還只是對天祭拜。

打掃院落,設下供臺,擺上酒脯水果,散下香粉,婦女以牛郎、織女二星為祭拜物件,焚香守夜,祈求心靈手巧。

有些人家還在七夕這一天,在屋裡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請來年輕女孩開party,相互交流女紅心得,說些閨蜜私房話,所以七夕在古代也被稱為女孩節。

對此,《雜異書》記載了這麼一個離奇的故事。

當時有個不到十歲的小女孩,七夕這一天,家人紛紛站在院子裡對天祭拜,期望天門開啟一睹神蹟。唯獨她躲在屋裡不願出來。

家人很奇怪,問她為什麼不出來祭拜織女乞巧,女孩回答十分有趣。

她說“如果命中註定能夠心靈手巧,即便在屋子裡也能得到織女保佑,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到了半夜,眾人紛紛回房休息,天上突然放出亮光,雲彩之中閃爍流彩,一道光芒正好投在了女孩的房間。

這個女孩長大以後,不但聰穎能幹,而且還擅長操持家務,嫁給了一戶人家,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積累了上萬的財富。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離奇,但不難看出七夕拜織女,祈求的不是愛情 ,而是個人的前途。

在民間,有關七夕的民歌也十分有趣。例如:

七月七,乞手巧,

乞來容貌乞小腳,

乞我爹孃活千歲,

乞我將來金萬寶。

說來說去,所謂的七夕節壓根和愛情不沾邊,只是女孩們乞巧的節日,只是這一天碰巧是牛郎織女鵲橋會,後人以訛傳訛,商家藉機賺錢。

文章的最後,獻上孟浩然《他鄉七夕》詩一首,希望大家能夠更多瞭解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要再把七夕當做“情人節”。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1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馮驥才《誰來操辦節日?》:真正的節日重建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