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處世三大奇書之一的《圍爐夜話》(王永彬著)中說:“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這段話的意思是:一個“信”字,是樹立人格的根本,所以做人不可以不講信用;一個“恕”字,是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品德,所以人的一生都應該始終奉行。
信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的解釋,是指依附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信用構成了人之間、單位之間、商品交易之間的雙方自覺自願地反覆交往,消費者甚至願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係。
信用是做人的根本。古人道:“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為天下人所心悅誠服。我們要講信用,信人也要信己。人人有信才能使自己和他人的獨立自尊得以實現。要做到言出必行,尤其是年輕人,不能因為一點小事而失去信用,因為年輕人處在人生開頭的時期,不講信用容易留下人生中不可磨滅的傷痕。如《伊索寓言》中有篇《狼來了》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說謊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它既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最終導致禍端。
信用還是我們過去履行承諾的一個正面記錄,它是一種行為藝術,是一種人人可以嘗試與自我管理的行為管理模式。我們在日常工作、經營和生活中,要時時處處守信,做到言出必行,言行必果。正像《說文》所言:人言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言從人。”這裡講的“言”就是人講的話。他告訴我們,說出的話就一定要遵守,並努力去實現所承諾。因各種原因確實履行不了的,也一定要解釋清楚緣由,求得諒解。前文中提到的“恕”就是寬容,用仁愛之心去包容、原諒,這樣做不僅能體現一個人心胸的廣闊,也是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方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