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的中元節。

中元節,又叫“七月節”或“盂蘭盆會”。

《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

民間則多是在此節日紀念去世的親人、朋友,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希望。

慎終追遠,感恩先祖

中元節最重要的習俗是祭祖。

在這一天,上墳祭奠先人,在墳頭“壓紙”,告訴先人此墓已經有後來人祭掃;

或用紙做燈,焚燒於墳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要用麻和谷向祖先獻祭,來報告秋熟,所以又稱“麻谷節”。

此時的作物剛剛成熟,人們向祖先報告收成,祭祀穀物,讓祖先嚐嚐鮮。

這是中國人“事死者,如事生”的傳統。

是對亡者一種特殊的思念方式。

以孝事親、以孝奉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海外華人華僑在清明、中元會寄些銀子回家,否則便會被人認為是對祖宗不敬,對長輩不孝,對妻子不負責任的人。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民風自然樸實敦厚。

祭祀不是迷信,而是世道人心最直接的體現方式之一。

也許燒紙錢的形式可以改變,但是其內在的感情寄託、感恩精神必須繼承下來。

敬畏鬼神,祈福消災

“中元節”除了對祖先的祭祀,還有對天地的敬畏。

在道教的傳統中,除了中元,還有上元,下元。

其中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對應節日分別是:元宵節,中元節,下元節。

中元節的日子,地官來到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同時開啟地獄之門,放出鬼魂。人們焚燒衣服、擺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孤魂野鬼,並且祈求自己全年順利平安。

所以七月十五日也是人們消災祈福的節日。

荀子曾言:“君子以為文,小人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

君子把鬼神之說當成一種文化,小人把鬼神當成一種靈異的迷信。當成文化是好事,當成迷信就壞事。

中元節不是迷信,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

一種對天地鬼神的敬畏。

古人說:“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正是因為天地有道,所以人才能心存敬畏,剋制貪慾,而不會為所欲為,禍害人間。

心存敬畏,一個人才會真正明白尊嚴,不會對別人的人格加以踐踏。

“舉頭三尺有神明”,多了這份敬畏,我們就能更好地約束自己,善待別人。

慈悲為懷,普度眾生

佛教把中元節稱為“盂蘭盆節”。

這個節日有一個傳說故事:目連救母。

目連在跟隨佛祖修行的過程中,無法忘記自己的母親。

但是母親卻因為生前為惡而在地獄捱餓受苦。

目連不忍,於是偷偷送給母親飯菜。

但是因為罪孽深重,飯菜一到嘴邊就變成火焰,目連於是向佛祖求救。

佛祖慈悲,集合眾人一起誦經祭拜,超度亡魂。

後來逐漸形成一種習俗,每年的鬼節大家都會祭拜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放河燈,為鬼魂照亮去陰間的路。

在入黑後,帶著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

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佛教在這一天,舉行超度法會,就是“盂蘭盆會”。

“孟蘭”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倒懸,人生的痛苦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

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佈施食物給孤魂野鬼。

這是一種善良,也是一種慈悲。

儒風君說:

人生有死的哀傷,就有生的眷戀。

在中元節的祭奠中,我們哀悼先人,面對死亡。

不禁感嘆生命有限,人生無常,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

這就是現代鬼節的意義。

珍惜眼前人,珍惜父母親人健在的日子。

活在當下,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尊重,也是對親人最大的負責。

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中元節也叫鬼節,5件事情別做,做了招人煩,晚上幾點不能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