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農交會#
七月十五中元節是道家的叫法,據說與“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有關;這個節日佛家叫作“盂蘭盆節”,與“目連救母”的故事有很大的關係。實際上這都是古代七月半節在歷史的發展中,融入的元素。七月半這個節日,在秋收在望之際,所以在民間逐漸形成有慶祝豐收、酬謝大地母親的含義,祭祀文化的形成,也是“家祭無忘告乃翁”,感恩先祖的延續。
因此,在告慰先祖之靈的中元節,人們也非常關注天氣變化,畢竟,實時的天氣變化,關係到接下來秋糧的豐收,關乎到人們切身生活。因此,以七月半這個節日的氣候變化情況,形成了不少俗語老話,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以七月十五這天具體的天氣變化,是晴是雨,根據歷年以來的降雨變化規律,來找出它們的“共性”,形成古老的氣象農諺,在沒有精準氣象衛星的時代,為人們粗略的指引近期的天氣變化情況。
如今我們有實時的氣象預報,我們可以知道近期氣象的變化走向,可以預報到地方几點下雨,幾點不下。比如,這兩天四川、陝西、河南等地,都下有降雨,部分地區還有短時強降雨,甚至達到暴雨級別。我們可以透過實時的氣象預報,做出相應的反應,減少強降雨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減少暴雨給我們農業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是,在古代沒有氣象衛星的條件下,人們只能依據生活經驗總結,概括性地總結出來一些農諺俗語,來提示人們近期天氣變化粗略的走向。比如民間俗話說:“雨落七月半,下至白露底”,就屬於這種,雖然準確性有待商榷,可是也只能說是當時古人們最好的天氣預測。那麼,這句俗話“雨落七月半,下至白露底”是啥意思?有啥預兆?
這句話表達的字面意思是,七月半中元節出現了降雨,那麼,預示著近期到白露節氣,可能都會有降雨。
在這個秋收在望,有些作物已經顆粒歸倉,有些作物即將收割,在七月十五家祭“告乃翁”的節日,如果落了雨,預示著秋雨綿綿不斷下至白露節氣。可想而知,即便剛開始下的是及時雨、喜雨,那麼,秋天持續性的降雨,對農作物的順利成熟、收穫、播種都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也會使得人們陷入“處暑下雨萬人愁”的境地。
畢竟,這個時候多數農作物的生育期,處於逐漸成熟階段,需水量驟降,需要陽光的普照,才能更好地進行營養物質轉化,才能更好令作物籽實飽滿度更好,品質佳。而過多的陰雨天,明顯會影響到秋作物的生長髮育,不僅不會豐產豐收,還有可能出現欠收。
因此,七月半的時候,如果只是短暫的下雨了,對農業生產總體影響不大;反之,如果真像俗語老話說的那樣,七月半落雨,後期一個月,甚至更久都是持續性連陰天,下至白露底,那就不妙了,容易出現“處暑下雨爛竹蘿”的情況。故此,我們要實時關注我們當地的氣象預報,把七月半降雨帶來的危害性降至最低,促進秋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