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篇—38#
(元青花鴛鴦蓮池紋玉壺春瓶,首都博物館藏)
前面說到:元代時,青花瓷異軍突起成為制瓷業的主流品種,其主要原因有三:1.統治階層(蒙古族)崇尚青、白兩色;2.銷往中東地區的外銷瓷需求量增大,且中東地區喜好青色;3.釉下彩工藝的成熟使青花瓷的品質與量產得到了保證。青花瓷不僅引領了元代瓷器的流行風尚,還一路雄踞後世彩瓷寶座近千年,並最終成為中國瓷器的形象代言人。
元青花價值連城,“元、青、花”三要素功不可沒,缺一不可。
今天,咱們就說說“元、青、花”中的“花”——藏在元青花紋飾裡的秘密。
(元青花滿池嬌圖菱花口盤,國家博物館藏)
元青花紋飾分類
元青花按主題紋飾主要分為三類:植物類(花鳥蟲魚)、動物類(靈禽瑞獸)、人物類(古代故事)。
元青花紋飾風格
元青花是漢族傳統文化、伊斯蘭文化與蒙古族文化的結晶,它不僅體現了統治民族(蒙古族)的文化特點,也融合了中東地區伊斯蘭文化與中原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些文化特徵透過工匠們妙筆生花的畫作將時代的印跡與氣息駐藏在了白地青色間,為後世留下了一幅幅寫滿時代密碼的畫卷。
下面,我們透過對具體元青花紋飾的解讀來進一步說明其中的文化內涵。
(元青花鴛鴦蓮池紋花口盤,故宮博物院藏)
以“鴛鴦蓮池紋花口盤”為例。
繁複茂密的紋飾
這件鴛鴦蓮池紋花口盤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紋飾極為茂密,幾乎把整個盤面塞了個滿滿。而這種繁複的風格就來自於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文化特徵。
中東地區多遊牧民族,其居住條件以氈包為主,所用傢什器具也都相對體型較大;飲食習慣上也是以大盤盛食、眾人從大盤中取食的餐飲方式。因此,在大件器物的表面進行紋飾裝飾,如果紋飾過小則整體美感欠佳。試想一個大罐子的表面只繪有一枝玫瑰花或兩株小草,是不是顯得畫面很單調,不好看?正是由於這些生活習俗的原因,遊牧民族才對繁複茂密的紋飾有著特別的喜愛,並將它們一代代地傳遞下來。
元青花繁密的紋飾正是受到了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出口需要)。
漢文化“花鳥”風格
池塘水榭、花鳥魚蟲本是漢民族(文化)所鍾情的審美意趣(上圖)。但是到了元代(14世紀30年代前後),一種叫做“滿池嬌”的刺繡圖案開始在元朝的達官貴人中流行起來,他們把它點綴在帳幕、車輿(音同“於”,意“車轎”)以及服飾上。
“滿池嬌”:一種題材帶有池塘、花卉、鴛鴦、水草等場景的圖案,通常也被叫作“池塘小景”,是典型的漢文化審美情感。
但是,不曾想,久而久之當朝皇上也喜歡上了這種“滿池嬌”圖案,並且還把它刺繡在了皇袍上。這廣告影響力太大了,一時間“滿池嬌”成為了社會的流行風尚,制瓷業當然也不會例外。在元朝唯一的官方瓷器作坊、景德鎮浮樑磁局所燒造的作品中,“滿池嬌”是使用最多的主題紋飾之一(難怪現在看到這麼多“滿池嬌”元青花)。
(元青花滿池嬌圖菱花口盤,國家博物館藏)
人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眾人皆知元青花價值連城,卻未必知道其“花”中還藏有這麼豐富的歷史資訊——一件“滿池嬌”元青花竟融合了蒙、伊、漢三種文化元素:蒙族文化所崇尚的青白色、伊斯蘭文化的繁複風格以及漢文化的繪畫意趣,它們生動地展現了元朝多元化的文化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