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參考訊息》種“牛痘”

“種牛痘”是《參考訊息》這家報紙的創辦初衷,也是獨家特色,顯示了當時領導人的自信和寬廣胸懷。

原中辦秘書局局長徐中遠近年出版了三本書,內容都是回憶毛澤東的讀書生活,因為他從1966年至毛澤東去世的1976年,擔任毛澤東的圖書管理員長達十年。毛澤東去世後,仍在中南海負責整理毛澤東生前閱讀和批註過的文獻資料。我幾次與之相聚,聽他講述毛澤東讀書不輟,其中就有重視《參考訊息》的事。

新華社編輯出版的《參考訊息》,是國內唯一一家全部內容都是轉載國外媒體報道的日報。毛澤東對此非常重視,以此為掌握國際動態,學習國際知識,並引為治國理政的鏡鑑。他的早年自不待言,在晚年身體越來越差的情況下,仍堅持每天看《參考訊息》。後來小號字、大字號都看不清了,工作人員就把重要文章,用近似毛筆的碳素筆抄寫出來,送給他閱讀。1975年8月,毛澤東做白內障手術後,兩眼視物不清,工作人員每天給他讀的報紙就有《參考訊息》。毛澤東去世前幾小時,讓人讀的就是《參考訊息》上刊載的一條外電報道:關於日本大選中時任內閣總理大臣三木武夫的訊息。

毛澤東把辦好《參考訊息》,喻為“種牛痘”,為此確定的辦報方針,是使之成為“天下獨一無二的報紙”、“那些罵我們的言論也要登”。他說:“人為什麼要‘種牛痘’?就是人為地把一種病毒放到人體裡面去,實行‘細菌戰’,跟你作鬥爭,使身體裡產生一種免疫力。發行《參考訊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種牛痘’,增強幹部和群眾在政治上的免疫力。”他還在一次會議上大力倡導幹部們讀《參考訊息》,見世面,受鍛鍊,如果把眼睛和耳朵封起來很危險。

毛澤東多次要求《參考訊息》擴大發行。1964年6月,他在談話時說:《參考訊息》的訂閱範圍“以後要逐步擴大,今後可以增加到50萬份、80萬份。只要紙張問題能夠解決,做到每個公社、每個工廠都有一份,還可以發到個人。”一個月後,他又提出,發行量要增加到100萬份。1971年6月,毛澤東指示《參考訊息》刊登美國記者斯諾採訪毛澤東、周恩來的報道,報紙訂數達到604萬份。

作為一份報紙,《參考訊息》有時負面報道太多,編輯人員怕效果不好,但毛澤東說不要怕,應讓讀者自己去評判,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些同志提出在刊登負面新聞和批評報道時,可以加些正面按語,以利引導,對此毛澤東說“都不加按語,我們就是叫人們自己去思考……”1972年10月7日,周恩來據此指示:“《參考訊息》從今後起一概不要有傾向性,完全客觀,毛主席已說過多次。”

這就是偉人才有的胸襟和氣魄,沒有掩飾,沒有封堵,堅信正義的力量,充滿革命家的自信和執著。時至今天,我們體會毛澤東大力倡導《參考訊息》“種牛痘”的意義,更加重大而深遠。

一是不要怕人家說話,也不怕對方說壞話,敢於傾聽和應對不同的聲音。因為世間萬物總要顯示出對立統一規律,追求大一統的一家之言,從來都是非份的幻想,也是極其危險的。怕人家說話,是怯弱和缺乏自信的表現。

三是好話和壞話從來是辯證的,壞話有時會產生好的結果,好話有時會產生壞的結果。比如,一個政權、一個社會,把好話講到頂點,那就不會再發展,就會盛極而衰,這好像是個規律。國之興亡,權力更迭,大都如此。

當年,在毛澤東的親自倡導下,《參考訊息》曾居全國報刊發行量首位,影響力也以高階、客觀和全面著稱,並延續到現在。記得前幾年在中組部組織的一次幹部培訓班上,白巖松去講課時,舉例說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是《環球時報》,當時在場的《參考訊息》時任總編輯張鐵柱當場舉手申明:《參考訊息》才是國內發行量最大報紙。白巖松聽後忙解釋說,可能《環球時報》過去發行量是最高的。張鐵柱執拗地又站起來更正說:《參考訊息》從來都是國內發行量第一的。下課後兩人一番理論,還成為要好的朋友。當時我和張鐵柱在一個班並同桌學習,深感他的話體現了辦報人的自信。“種牛痘”需要堅定的辦報思想,更需要寬鬆的社會環境。

3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福禍無常,欣戚兩忘,國學經典嚼根知味《菜根譚》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