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宋·蔡確《夏日登車蓋亭》
尚還沉醉在宋人蔡確夏日讀書的悠閒裡;不經意間,“鴉翻楓葉夕陽動,鷺立蘆花秋水明”(唐·陶峴《西塞山下回舟作》);秋已悄然而至。隨風起舞的紅葉“卻道天涼好個秋”(宋·辛棄疾《醜奴兒》)。秋陽中開啟一卷詩書,文字便有了一股溫暖的感覺。
昨夜前庭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近床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宋·翁森《四時讀書樂·秋》
圓月霜天明,黃葉落庭聲,豆花籬笆開,蟋蟀藤下鳴。床頭燈是開啟夢的鑰匙,書則成為了承載夢鄉的遠方。秋起,蟲鳴聲裡讀書,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描繪的場景每每浮現眼前:“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稚子慵都睡,先生喚不應。
蟲聲窗外月,書冊夜深燈。
半醉聊今古,千年幾廢興。
有懷人未會,不樂我何曾。
——宋·楊萬里《秋夜讀書》
蟲鳴伴書香的滋味,相信愛讀書的人一定都有體會。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先秦《詩經·七月》)。這床下發出的蟋蟀叫聲,仍然活在我們的文化記憶裡。
余光中在寫給老鄉流沙河的信中說:“在海外,夜裡聽到蟋蟀叫,就會以為那是四川鄉下聽到的那隻”。故而他在《蟋蟀吟》裡道:“就是童年逃逸的那隻嗎?一去四十年又回頭來叫我?”
老友流沙河回覆他:“就是那一隻蟋蟀,鋼翅響拍著金風,一跳跳過了海峽,從臺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裡,夜夜唱歌”(流沙河《就是那一隻蟋蟀》)。
鄉下聽蟋蟀“互訴衷腸”,清晰而親切,細膩而輕碎。讀余光中的《蟋蟀吟》,體會到他在身世漂泊的境遇裡,對祖國統一的無限渴望。
秋蟲鳴叫的子夜,沉緬詩書的幽古往事、滄桑風情,想起曾經的童年蟋蟀,濃濃思念,撥動心絃,飄進夢裡,夢也旖旎。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秋天是容易催生悲愁的季節,一陣秋風、一枕秋雨,都會讓人傷懷。其實秋日讀書,最愜意的當數雨夜。秋雨沒有春雨的妖嬈,亦沒有夏雨的奔放,卻是“梧桐更兼細雨”的纏纏綿綿(宋·李清照《聲聲慢》)。秋夜讀詩聽雨,韻味無窮。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張籍《秋思》
秋天是人類情感漲潮的季節,在關切國家的隱憂中,交織著個人失意的哀愁,夜雨讀詩,更容易讀出詩人客居他鄉思念親人的複雜感情。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
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唐·白居易《秋雨夜》
讀白居易的詩,我們體會到的是他的孤寂閒散、清靜淡泊的心境。詩人在即景抒情中,百感交集,愁緒紛亂。
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編不我欺。
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鼕鼕迫睡期。
秋夜漸長飢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
——宋·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孤寂寡歡之際,讀書是排遣心中抑鬱的最好方法。空氣中氤氳著書香氣息。茶香嫋嫋裡,有青燈陪伴,享受著如兒時讀書的快樂時光。窗外落葉催促歇息的“策策”聲響,詩人感覺到了轆轆飢腸,吃一碗賽過瓊漿盛宴的山藥粥,心裡剎那間便有了溫暖。讀陸游的這首詩,能體會他的安貧樂道、孜孜好學。
“秋風秋雨愁煞人”。悲秋詩中,最為人熟悉、最叫人感懷的,當屬女俠秋瑾就義時的獨句絕命詩。這句詩出自清代陶宗亮的《秋暮遣懷》:
人生天地一葉萍,利名役役三秋草。
秋草能為春草新,蒼顏難換朱顏好。
籬前黃菊未開花,寂寞清樽冷懷抱。
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出門拔劍壯槃遊,霜華拂處塵氛少。
朝凌五嶽暮三洲,人世風波豈能保。
不如歸去臥糟丘,老死蓬蒿事幽討。
自古逢秋悲寂寥,《淮南子·繆稱》中有“春女思,秋士悲”之說。陶宗亮詩表達的是淡泊明志之意:隱居蓬蒿之間,無名無利,舒心遂意。面對清廷的“寒風淒雨”,秋瑾引用這句詩,反其意而用之。充分表達女革命者憂國憂民、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
秋雨天讀書沒有繁雜之事,文字入懷入心。靜靜的秋夜,靜靜地讀書,讀景,讀情,讀心緒。
蘇東坡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高爾基說“學問改變氣質”。老家鄉下有兩句俗語:“寧跟文人吵架,不跟粗人說話”;“三代不念書,不如一圈豬”。這話有些絕對,但話粗理不粗。
人們每每欣賞待人接物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使人如坐春風者。而那些動輒訓人、出語傷人的,往往會被人嗤之以鼻。人生修養的境界,無不從讀書起步,含英咀華,滋養悄悄潤入心田。
曾國藩告誡子弟:“古來世家久長者,男子需講耕讀二事。”作家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山有玉則石潤,淵生珠則不枯。天長日久的詩書浸潤、滲透,心靈就有了詩卷的芬芳。
“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能香我何須花”( 清代醉月山人的志怪小說《狐狸緣全傳》);孔子就告誡兒子孔鯉“不學《詩》,無以言。”
讀詩書,讓你眼界開闊,知識豐盈。詩書裡有峰迴路轉的風景撲面,有柳暗花明的欣慰驚喜,有過盡千帆的豁然開朗。
秋意漸濃,握一卷詩書,宛若遇到一位風神朗朗、一襲青衫的先生,踏著唐宋的月色秋霜款款而來。隔著時空聆聽大師們的教誨,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寧靜,萬籟靜闌的秋夜,所有的惆悵便會釋然。
秋風送爽,遍野金黃。秋意芳華,瓜果百味,秋天的況味裡讀詩品文:
這裡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悽清(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有“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的雅趣(宋·劉子翬《《絕句送巨山》》);
有“覽卷試穿鄰舍壁,明燈何惜借餘光”的超脫(唐·岑參《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
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絢麗(唐·王勃《滕王閣序》);
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烈(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更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萬丈豪情(宋·岳飛《滿江紅·寫懷》)。
在詩文裡靜享生命的成長與成熟;生髮出春華秋實、淡淡如菊的意境。
白紵烏紗不耐涼,晚風吹月上莓牆。
舊書重讀添新味,二尺檠邊夜正長。
——宋·蔣恢《秋夜讀書》
在詩文裡看秋水澄澈,聽涼風繾綣;滿目都是紅葉燦燦,白雲青山。
-作者-
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高階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隨筆、詩歌、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路平臺。在徵文及網路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