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昨日秋高氣爽,涼風宜人。出門遠眺,遠山蒼翠依舊,轉眼近處,風吹黃葉,颯颯而落。

秋天,就這麼來了。

江南的秋天,沒有雨的日子裡,於農人有些焦灼,於我等廢人,卻是一年中最難得的好時候。或閒坐、或出遊,總比在烈日下炙烤,空調房裡幹吹,要閒適舒服得多。

樓外青山延綿,風力發電機巨大的扇葉緩緩轉動,蒼狗白雲,極目無窮,真是好個秋啊。

不得不想起“天涼好個秋”的句子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句子出自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不過稼軒先生是滿身愁思,欲說還休,和我現下的“歸飛輕”的體感雖有共同表象,卻無意蘊共通。可這句子實在是好句,吟哦兩遍,捨不得放下,就用這個句子寫首詩來紀念一下自己當下的感觸吧。

“卻道天涼好個秋”,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平”,是個仄起平收的律句,能放在七絕或七律中的,七律有些囉嗦繁複,懶得構思,就寫首七絕吧。

而稼軒的這一句,是在詞牌末句,放在詩中,也比較適合放在尾句,作為一首作品的總結,會有很多意猶未盡的況味。

因此決定用它作結句,所以這首近體七絕的平仄格式和韻腳就定了下來,韻押“十一尤”部,格式為仄起入韻或者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既然格式已定,那麼就可以根據文法安排前面的詩句了。不過可惜的是,只不過是秋天的舒爽讓我有所觸動,並沒有足夠洶湧的詩意來豐滿這首作品。

望著遠處山外青山,忽然又想起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題臨安邸》)”,又是一句絕佳好句,而且平仄正好是“平仄平平平仄平”,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一、五”不論變格,而且“樓”字也是“十一尤”韻部,這不正合仄起入韻的首句格式嗎?

腦海中一激靈,不如干脆來個集句詩?因為印象中“十一尤”部的古人名作太多,隨口都能背出不少,乾脆學學文天祥,做個文字遊戲,不亦說乎?

於是就成為了一道填空題了,既有了首句“樓外青山樓外樓”,又有了結句“卻道天涼好個秋”,那麼缺少的就是中間二句。而第二句肯定是要押韻的,而且平仄要和首句相對,為“平平仄仄仄平平”,最好也是登樓遠眺的感慨,就想起前段時間寫李清照的一篇文章,說她是具有男性氣質的詩人,當時舉的例子除了“生當為人傑,死亦作鬼雄”之外就是《題八詠樓》了——視野開闊,氣勢雄渾。

關鍵是押“十一尤”韻: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而且這也是一首仄起入韻的七絕作品,其中的第二句,用在集句詩中格式正確,同時也將作品的視野帶出景色描寫,作了相當大的提升,於是這首集句詩就有了三句了:

山外青山樓外樓,

江山留與後人愁。

XXXXXXX,

卻談人生好個秋。

那麼到哪裡去尋找合適的第三句呢?平仄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從詩意來說,自然是風波歷盡,看透世事的練達最合適。像唐伯虎的“不見五陵豪傑墓”意思相當不錯,但是平仄為“仄仄仄平平仄仄”,顯然和整首詩不合,得另外想。

風起處,落葉蕭蕭颯颯,逐漸填充庭院,忽然想起老杜的千古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個出句,雖然用在這裡過於大氣,但是也還應景,同時也符合平起仄收的格式,就用它。

《秋來》

山外青山樓外樓,

江山留與後人愁。

無邊落木蕭蕭下,

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十一尤”部的七絕,“山”字的重複有點小疵——不過瑕不掩瑜,無傷閒情。

果然好詩都被這些人寫盡了啊。

文字遊戲,聊以消遣。

無足掛齒,不必認真。

8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細雨瀟瀟,今天不語,今夜只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