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曲協主席姜昆在湖北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我跟相聲演員說,你們的節目演給周圍的朋友聽,一幫女粉絲們哈哈大笑,你們再想一想,這樣的節目能不能給孩子聽?我們是公眾人物,一半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社會。最後一半就是底線。文化藝術工作者要守住底線,不踏紅線。
我覺得公眾人物一半屬於社會是沒錯的,文藝工作者要守住底線也沒錯,但這個底線不是說創作或者表演作品時要考慮能不能給孩子聽,畢竟這個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小孩子,也不是所有的人的智商都是小孩子的水平。如果要以小孩子能不能看為標準,那麼曹雪芹的《紅樓夢》、陳忠實《白鹿原》、林白的《一個人的戰爭》、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都不該出版,更別提賈平凹的《廢都》了。
小孩子有‘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可聽,但那些心智成熟的人不能每天追著熊出沒看吧!不同的文藝形式面對不同的受眾,同一文藝形式在創作時受眾不同,作品的風格、表現形式上必然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德雲社去學校給孩子們演出,必然要考慮到內容與題材適不適合孩子,但在小劇場裡就不能想:哎呀,我這包袱孩子能不能聽得懂啊?我這段活小孩子聽了合適不合適啊?
聽相聲、讀小說、看電影,有時候我們就是圖放鬆,圖一樂去了。如果我們不滿足只是找樂,可以選擇不同的作品欣賞。讓我們感動流淚的、讓我們振奮精神的、讓我們激起豪情壯志的……,你需要或者你喜歡那種型別的,可以自己選擇。如果所有的相聲都是圍繞下三路屎尿屁,誰還會一直聽?如果所有的電影都哭哭啼啼讓人落淚,誰還會一直看?如果所有的小說都教育我們要五講四美三熱愛,誰還會一直讀?
曲協主席站位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但表態的時候不能擺出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架勢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