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衛視不負眾望,趕在中秋前夜如約播出了奇妙遊系列的《中秋奇妙遊》。《中秋奇妙遊》延續了《2021年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遊》、《端午奇妙遊》、《七夕奇妙遊》短劇的結構框架,以唐朝宮廷樂師之女唐小月為線索,展現了唐小月中秋月圓之夜為了能夠和父親團聚,在月亮女神的指引下,不斷穿越時空,透過重重考驗收集信物,最終實現父女團聚的故事。
唐小月穿越到中國傳統戲曲劇團後,不僅在這裡見證了中國戲靴、戲盔製作技藝的全過程,還親歷了劇團後臺的那些傳承數百年的規矩。當唐小月好奇地拿起漂亮的戲盔的時候,被正在練功的武丑一聲斷喝:“後臺的東西不能亂動,這是規矩。”
當唐小月想在後臺的箱子上坐下休息時,又被人喊了起來:“後臺的衣箱可不能隨便亂坐,這也是規矩。”
今天,我們不妨就從這個話題引申開來,談談中國傳統戲班(劇團)後臺的那些規矩。
後臺的東西為什麼不能亂動
傳統戲班後臺的東西看似雜亂,卻是有章,什麼東西放到什麼地方,都有一定的章法,甚至不同的道具歸屬不同的人員管理。如果別人隨意亂動,可能就會造成演員在上場前找不到相應的道具,釀成演出事故。
另外,凡戲曲中神佛所用的物件、兵器也不許亂動,如盤龍棍、降龍杵、鬼頭刀、青龍刀、白虎鞭,閒雜人員一律不能亂動,以表示對神佛的敬意,違者可能就會逐出戲班。
後臺的衣箱為什麼不能亂坐
傳統戲班裡的衣箱存放的主要是表演傳統劇目所使用的服裝。因此,在原來的戲班裡,一年的最後一場演出,稱為“封箱”,演出結束後,戲服放到衣箱裡,就用封條封上。次年的第一場演出前將封條開啟,這場演出就稱為“開箱”。
由於中國傳統戲班對戲曲的敬畏,不同的衣箱存放的戲服是不一樣的。不僅將不同戲服按照“文戲”和“武戲”分開存放,還根據戲服的主角冠以“大、二、三”之名進行排序。大衣箱裡存放的主要是富貴衣、蟒衣、官衣等這些飾演“皇帝”、“王爺”、“官員”穿的戲服;二衣箱裡存放的主要是箭衣、馬褂;三衣箱裡存放的主要是短打類、男用靴、女用靴、內衣等。除此以外,還有存放盔頭、髯口、假髮的盔頭箱和存放刀、槍、旗把的旗把箱等。這樣存放,一方面可以顯示後臺不同的演員身份,另一方面也便於演員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應該穿的戲服。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戲服都存放到一起,演員換衣服的時候,戲班後臺就變得像集貿市場那樣熱鬧。
既然衣箱也是演員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衣箱什麼人能坐,什麼人不能坐也有嚴格的規定。旦角在戲班裡的地位很低,因為,他只能坐三衣箱,不準坐大衣箱和二衣箱,否則就是犯規;生角、大花臉在戲班裡比旦角高,可以坐二衣箱和三衣箱,也不準坐大衣箱,否則也是犯規。
整個戲班後臺,只有丑角任何箱子都可以坐。這是因為,丑角的地位特別高。據說唐玄宗在宮中梨園看排練節目時,因為有一個丑角滑稽幽默,別人都演不好。於是,唐玄宗就脫下了龍袍,化妝成為了丑角。從此以後,丑角便成為了梨園行當角色之首。在後臺,如果丑角不提筆開臉,就是在戲臺上飾演“皇帝”的演員也不敢開臉。
戲臺子為什麼不能東西方向?
以前的傳統戲班下鄉演出的時候,都是要先搭建戲臺子。在搭建戲臺子的時候,都要求是南北方向,而不能是東西方向。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在傳統戲曲中,帝王將相的題材很多。如果戲臺子是東西方向,那麼演員就會出現向南面向觀眾。如果戲臺上飾演的是“皇帝”,那麼就跟現實中坐北朝南的皇帝沒有什麼區別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戲班在搭建戲臺子的時候,就會選擇南北方向。即便如此,飾演“皇帝”的演員在唱詞中也不敢出現“朕”的字眼,而是使用“孤”、“寡”來代替。
戲班後臺的那些規矩,正是演員們對傳統藝術的敬畏
在傳統戲班裡,還有很多規矩,比如:演員在後臺不準下象棋,因為下象棋的“別馬腿”、“別象眼”、“你先走”等字眼對戲班不利;戲班後臺的演員除了鼓師外,不準坐在九龍口,因為唐玄宗曾經在舞臺上打過鼓,其他人坐在九龍口是對梨園行當的不敬;戲班後臺禁止打傘,後臺打傘,意味著戲班要散,同樣對戲班不利;郭德綱曾經說過戲班後臺禁止養貓,因為老鼠是戲班的“財神”,養貓就是嚇跑了財神......
從以上的敘述中,傳統戲班後臺的規矩,有些雖然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是其中還是有很深刻的寓意,對保證演出質量、維持戲班後臺秩序還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而最重要的是,這也反映了以前的戲曲從業人員對戲曲這個行業的敬畏和對觀眾的負責。
這就是文藝界最大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