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個規模宏大的話題,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我們徜徉其中,不是資深玩家,往往會有些許摸不著頭腦。就像看高明的畫家作一幅畫,他打底色時,你是看不出所以然的,他勾勒主線條時,我們完全莫明其妙。只有到一定的時候,才會恍然大悟,會心一笑。也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引人入勝,展現無窮魅力。
前天談到了人,開了這個頭,今天要在這幅大畫中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掃昨日心情鬱悶之陰霾。說到人,首推中華民族,那些專家教授老套的說教,一定是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我偏偏不這樣說,還要比他們講得有意思。我講中華民族,從這個民族的艱辛和苦難說起。
大家不會沒聽說過客家人吧?客家人是什麼人?為什麼叫客家人?我首先告訴大家,這一撥人是最正宗的炎黃子孫,至今傳承著最正統的中華文明和習俗語言。如若好奇,且聽我娓娓道來。
客家人總共有一億多人,據相關學者統計,有7500萬人生活在中國大陸,還有3000多萬人流落在海外。他們是真正的漢人,與我們血脈相連,千年的動亂,千年的遷徙,千年的反抗,千年的漂泊,寫就一曲客家人悲傷的哀歌。
自古以來,中國歷史就是一部中原漢民族農耕文明與北方各民族遊牧文明的大融合。漢民族與遊牧民族的關係,一條萬里長城最能說明這浩浩千年的雪雨風霜。長城塞外,遊牧民族牧馬放羊,長城關內,中原漢人牛耕種田。種田的富饒溫暖,安居樂業,文化昌盛;放牧的窮困苦寒,逐草而居,缺衣少糧。窮苦遊牧人看見幸福的中原人日子過得滋潤,自己過不下去的時候就來打就來搶,拼了命的掠奪,而中原人大部分時候一盤散沙,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抗,只能藏只能跑,拖家帶口的躲避。
中原漢人與遊牧民族的戰爭敗多勝少,幾次瀕臨滅亡。這就苦了無依無靠的老百姓,他們沒有辦法,只能一次又一次往南逃難,謂之南遷。
漢人第一次南遷:西晉永康元年,發生了“八王之亂”,這時北方的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少數民族趁虛而入,各自據地為王,相互爭戰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亂華”的動盪局面。這些遊牧民族與野人無異,見漢人就殺,甚至把人殺掉後吃漢人肉。五胡亂華幾乎讓漢人不存,若非冉閔帶領漢人殺胡令,漢民族就不存在了。這次南遷,中原漢人到達了江西。
第二次南遷:唐玄宗未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安䘵山、史思明勾接回紇(維吾爾族先人)叛亂,見漢人就殺,直接導致漢人避亂南逃,也導致唐朝從極盛走向衰敗,這次漢人南遷,已從江西到達福建。
第三次南遷:在宋朝靖康年間,金人殺入宋朝都城汴梁(現今開封),擄走宋徽宗父子搶奪金銀財寶和女人無數,整個宮庭洗劫一空,北宋滅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倖免於難,被亡臣簇擁逃到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政權,這次漢人南遷的規模最大,只要是稍有能力的漢人都隨逃亡皇帝往南逃。廣佈於江西、福建和廣東東部。現梅州一帶,以大埔、梅縣、河源為中心,至今還保持原樣。
第四次南遷:南宋未年,蒙古元人勢力空前強大,幾乎滅亡歐洲大部,南宋完全無力抵抗,中原漢人驚恐萬狀,能逃的要逃多遠有多遠。蒙古人直把南宋最後一個兒皇帝追趕到今深圳蛇口無路可逃了,被大臣揹著跳海自殺,南宋滅亡,蒙古人在大都(今北京)建都。
第五次南遷:明朝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但最後還是難逃北方遊牧民族的毒手,滿清人殺入山海關,整個清朝漢人都在南遷,從福建到廣東一直到廣西。為抵抗滿清人的殺戮,客家漢人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客家人洪秀全領導的南遷漢人一度把滿清人趕至了長江以北,在南京建都。可惜的是最終還是漢人打敗了漢人,以曾國藩為主體的湘軍、鄂軍和淮軍消滅了太平天國,把客家人趕盡殺絕,客家人逃到雲貴川,還有人逃至東南亞,遠至美洲。
這就是被稱為客家人的漢人辛酸血淚史。客家人把青花瓷技藝帶到了江西景德鎮,而有了青花瓷之都;客家人把這門技藝帶到了廣東梅州,梅州被稱為青花瓷之鄉。客家人把飲食習俗文化一路帶到江西、福建、廣東、東南亞、海外各地,到處都遺存著漢文明的影子,你來到如今的梅縣、大埔、河源,依然能吃到洛陽、開封千年前的味道。
更難能可貴的是客家人至今還保留著最完整的宋朝古漢語,幾乎沒太大的改變,連發音都無什麼變化。聽這裡的女孩子講話,真是悅耳清心,就像在唱歌。客家人的聲調比更古的廣府粵語還豐富,韻母也更復雜。我們現在的普通話發音只有四聲,二十幾個韻母,而客家人和廣府人有九聲調,五十六個韻母。九聲調與五十六個韻母的組合,比普通話語言發音發聲豐富十倍,所以用客家話和粵語讀唐詩宋詞那個美和韻律非普通話可以言傳,毫無違和感只能意會。
今天寫得太長了,這不是什麼好事,完全違背了我每天只寫500字左右短文的初衷。大家如果對客家文化有興趣,可以從河南到江西,從江西到福建,從福建到廣東,到處都是圍龍屋,漫山遍野的客家人。他們堅守著一方天地,傳承著祖宗文化遺脈。在葉劍英元帥老家梅州丙村,客家人投巨資新建了一處“客鄉老街”,百度和高德地圖一搜索便可導航直接到,這裡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你可以看到無數的名堂和艱韌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