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征戰詩
邊塞征戰詩是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具有鮮明的風格和特點。
[對接教材] 如《出塞》(王昌齡)、《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燕歌行》(高適)。
[通性歸納]
常見 標題 | 標題中往往有“行”“軍”“徵人”“塞”“戍”等與軍旅有關的字。 |
常見 意象 |
①自然景物類:黃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風沙等。②地理區域類:塞外、雁門關、玉門關、黃河、陰山、樓蘭、薊北等。③戰事器具類:金鼓、旌旗、烽火、戰馬等。④樂曲類:《梅花落》《折楊柳》《關山月》《陽關三疊》《渭城曲》等。⑤人物類:戍卒、將帥、胡人、單于等。 |
常見 情感 | |
常用 技法 | |
語言 特點 |
雄壯豪邁、崇高壯美、委婉清麗,它包含了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等各個方面。 |
[通法點撥]
1.把握時代特徵
邊塞詩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最能體現國運盛衰的作品。因此,瞭解作者所處的時代,對體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情大有幫助。
2.抓住意象特徵
邊塞詩中有一些特定的意象(景象),抓住意象,然後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深入的揣摩,鑑賞詩歌時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體會不同藝術風格
在大量邊塞詩中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很不一樣,要注意抓風格特點。
[即時體驗]
6.閱讀下面這首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從 軍 行
明餘慶①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
會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④。
[注] ①明餘慶,字不詳,平原鬲人,明克讓之子。生卒年均不祥,約陳末隋初間在世。②常山陣:兵法上將首尾呼應的一種排兵佈陣之法稱為常山陣。③笳:胡笳軍樂,隋軍中也用,主要用來助攻,提振士氣。④朔方城:漢武帝時,漢軍收復河南地,為紀念勝利在當地建朔方城。
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
解析:這是針對全篇設題,要抓住詩歌的標題、註釋、詩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詞語來分析。詩歌註釋說“漢武帝時,漢軍收復河南地,為紀念勝利在當地建朔方城”。“會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這就暗示了詩歌的情感,詩人想象著像當年漢軍攻取河南地一樣,取勝之後建立一座紀念勝利的“朔方城”,表現隋軍軍容強盛、軍紀嚴明及戰士們保家衛國的英勇無畏的壯志豪情。從“十萬且橫行”“風捲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等描寫,可見其雄渾氣勢和戰鬥精神。
參考答案:①表現隋軍軍容強盛、軍紀嚴明及戰士們保家衛國的英勇無畏的壯志豪情。從“十萬且橫行”“風捲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等描寫,可見其雄渾氣勢和戰鬥精神。②尾聯用典抒情,希望隋軍能夠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詩人想象著像當年漢軍攻取河南地一樣,取勝之後建立一座紀念勝利的“朔方城”。③全詩格調昂揚向上,表現了作為大一統帝國隋朝的邊塞詩的“大國之氣”“強國之音”。
邊關烽火四起,敵情洶洶,我軍派出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奔赴前線。士兵們擺出威力無窮的“常山陣法”,以風捲殘雲之勢撲向敵陣,悲壯雄渾的胡笳軍樂如同當年細柳營中的軍樂一樣,在軍紀嚴明的隋軍軍營裡響起。深宵清冷的月色下,凜冽的寒風中,守衛計程車兵徹夜不眠,士兵刀劍上霜花閃閃。我們一定能像當年漢軍攻取河南地一樣,取得戰爭的勝利,到時候也在這裡建立一座紀念勝利的“朔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