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里寄情思,澄澈的月光讓人感覺世界的美好,也讓詩人感慨良多。
但是,如何寫好明月,如何寫得新奇且深刻?今天,王和尚推薦的幾首詩,會給你啟發。
這四首詩,每一首都思路巧妙,含義豐富,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特別是最後一首,充滿家國憂患之情,讀來讓人感動,而作者筆法之巧妙,更讓人驚豔。
王和尚讀詩,從詩中細讀詩人情懷,學習作詩手法,更從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王和尚解詩:詩人筆下的奇思妙想
01.中秋對月 唐·曹松
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很多朋友寫中秋詩,不善於命意。總是從常見角度下手,比如圍繞團圓而寫,這樣的立意並非不好,而是太常見太普通了。如果能夠思考深一點,切入角度新奇一些,詩就出彩了。寫詩,不落俗套非常重要,這就要想別人所未想,比別人想得深,想得巧妙,詩的境界就會與眾不同。
比如曹松這首詩寫月光普照,突出月亮的博愛公平。如此寫月,角度就顯得新奇,立意也就顯得深刻了。這首詩細讀,還充滿諷刺之意。月亮不會偏私,更不唯某些特權階層所獨有,這就有了弦外之音,充滿對社會不公平的諷刺,這樣寫就顯得有力。
△王和尚解詩:海上生明月
杜牧曾有詩說:公道世上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也是如此寫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論貧窮還是富貴,都會慢慢變老。
寫詩,特別是寫絕句,巧思非常重要,思路巧妙,詩自然不俗。若無巧思,千萬別下筆。一定要做到與眾不同。王和尚常說:寫詩,普通是最大的罪過。這句話值得深思。
02.次鳳陽逢中秋 明末清初·陳恭尹
未到問沽酒,早投城北闉。
莫令亡國月,得照渡江人。
世薄功名士,秋銷戰伐塵。
餘生付樽杓,留醉上車輪。
闉:音,yīn,城門。
這首詩最亮眼的是二聯。但是首聯也非常妙。“未到問沽酒,早投城北闉”,作者還沒到鳳陽城,就著急問哪裡可以喝酒;剛到城中,就趕緊找個地方悶頭睡覺。作者為何這麼寫?
鳳陽城,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龍興之地。作者到此,感到非常慚愧,山河淪入夷狄之手,作為後來人既無力改變現狀,又不想面對現實,內心感覺對不起開國之主,只好不看月,也不想清醒。如此開篇非常漂亮,既把作者的矛盾心情寫得非常細膩,又引起懸念,突兀而起,給人撲面而來的疑惑之感。
△王和尚解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
二聯:莫令亡國月,得照渡江人。這是一組漂亮的流水對。這句詩解釋了作者首聯為何要急吼吼地喝酒睡覺。這句寫得痛徹心扉。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但是國家滅亡了,我卻無計可施,只能灰溜溜地渡江遠遁。所以作者說:月亮,別照我了,我慚愧。
要注意:日月,本身就有皇族的引申義。比如,日暗示皇帝,月暗示皇后或者太子。特別是明朝之後,清朝文字獄殘酷,很多文人心向大明,故而詩中多以明月,暗指明朝。比如:“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其中清風就是暗指清朝。而“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明清暗示就更加明確了。
世薄功名士,秋銷戰伐塵。這一聯就好理解了,寫作者的眼下境況。作者自認是一個熱心追逐功名的人,但是如今的世道,對功名之人非常不利。這其實暗暗在罵清朝政府對文人的壓迫。薄:看不起,施展空間狹小。如今秋天了,終於不再戰爭了,看似一切和平。其實則是清政府已經坐穩了江山,復國已經無望,作者此刻感到非常絕望和痛苦。
△王和尚解詩:詩人對月,滿含慚愧
所以作者在最後說:餘生付樽杓,留醉上車輪。他這輩子是再也不打算出仕了,立志要沉醉在酒中,絕不與清政府合作。留醉上車輪:明天出發,就要一直喝酒了。
陳恭尹是明末清初詩人,其父親在明亡後守節殉難,故而入清後他堅決不在出仕,隱居鄉里,閉門讀書。這也是為何,他在鳳陽城為何如此慚愧,如此痛苦,又如此決絕。
這首詩寫得非常沉痛,也非常衰颯,滿滿的都是無奈和傷感。這或許反映了明末文人的心聲吧。
03.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 其四十三 南宋·范成大
中秋全景屬潛夫,棹入空明看太湖。
身外水天銀一色,城中有此月明無?
讀這首詩首先要注意作者如何寫景。以 “空明”寫湖水,其實也暗寫月光。月光明亮才能映照得湖水空明。“身外水天銀一色”,這句寫得也非常有畫面感,朦朧唯美,飄然不似人間世。寫景要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有畫面感,有立體之感,才能把讀者引入境中。
△王和尚解詩:月夜泛舟,超然不俗
另外要注意這首詩的脈絡。起句即寫點明,月亮的全部美好,只屬於遠離城市的隱居者。作者在結句又反問:城中有真麼美的月亮麼?這在寫法上是一種照應,使得全詩渾然一體。
這首詩的弦外之音非常妙。月豈會專屬於隱居之人,作者這麼寫,豈是暗有諷刺。城市中的人多忙於蠅營狗苟,即便月光再美,他們也無暇無心欣賞,只有遠離城市與喧囂,詩人的心才會寧靜,才會恣意欣賞大自然賦予的美景。就像蘇軾在《記承天寺夜遊》中所寫:“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美好的月光什麼時候都有,只是心閒心安卻不易得。
所以,王和尚說:寫詩其實是寫心情,寫感悟,寫境界,寫情趣。月亮到處都有,但是怎麼欣賞到美,卻不容易。諸位寫詩,一定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情趣、感悟和境界,心中有沒有詩趣?沒有詩意美的詩,只是整齊的文字而已。
△王和尚解詩:八國聯軍入侵中華
04.中秋夜無月 近代·樊增祥
亙古清光徹九州,今夜煙霧鎖瓊樓。
莫愁遮斷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注]此詩寫於1905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後。
這首詩足以讓人拍案叫絕了。作者滿心憂患,心情沉重,以詩來描寫現實的無奈。在寫法上,這首詩層層推進,波瀾迭起,顯得有力而有味。這是寫的中秋月麼?不是,作者借中秋無月抒發對中華的憂慮之情。但是作者沒有直筆而寫,而是借中秋無月來發揮,明月被雲霧籠罩,山河被烏雲遮蔽,上下一片黑暗,讓作者倍感壓抑與傷感。
作者為何要寫明月? 這要注意首聯的象徵意義。“亙古清光徹九州”,中華文化五千年燦爛歷史,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長久以來都傲然屹立世界。這就像月光一樣,中華民族一直都散發著明亮動人的光輝,這是作者內心的驕傲。
△王和尚解詩:烏雲遮月,讓人憂思
但是,眼下呢,“今夜煙霧鎖瓊樓”,這句詩有三重含義。其一,寫實景,今夜的明月被烏雲籠罩。其二,暗喻現實。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江山破碎,民心惶恐,這種挫敗感就像烏雲一樣,壓在作者心頭。江山不再明麗,民族危亡的陰影近在眼前。其三,寫作者心情。李賀有詩說“黑雲壓城城欲摧”,作者想登高望月,卻只看到層層烏雲,這就讓作者感到壓抑,心情非常低沉。
二聯“後退一步”,掀起波瀾。明月被烏雲籠罩,作者先安慰自己“莫愁”,在末句再交代原因,把沉痛之感寫得更加深刻,詩意也更加曲折且有力。“遮斷”和“山河影”,也值得推敲。遮斷,用字非常有力。影,虛妄也,山河雖在,卻好像不再屬於中國,這種感覺豈不讓作者更加憂慮和沉痛?
△王和尚解詩:寫詩須細思
需要提醒一下,二聯寫作手法和“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是一樣的。類似的還有:“莫愁今夜無詩思,已聽秋猿第一聲”,“莫愁風雨消輕粉,暗送幽香入酒杯”,“莫愁一夜花如雪,搖落春心自此多”,“莫愁故蕊隨風散,尚有香魂伴客歸”,“莫愁春到先搖落,更有深春搖落時”,“莫愁五十無知己,壯氣猶存駿馬中”等等。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以“莫愁”來起,本身就是轉折首聯之意。然後末句再解釋原因,或者遞進一層。這樣的寫法,就會使得詩意更加曲折,波瀾橫生,讀來就深刻有味了。
這種“後退一步”的寫法,非常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