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La Renaissance),是一場對古希臘羅馬時期藝術文化的復興運動,始於14世紀時的的義大利佛羅倫薩(Florence),之後又擴充套件至歐洲各國。
文藝復興者們提出了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humanism),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他們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
人文主義反對神學世界觀、宗教經院哲學以及禁慾主義,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
在義大利戰爭(1494-1559)中,文藝復興運動從義大利傳入了法國;而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統治1515-1547年)則被認為是法國第一位文藝復興式的君主。
弗朗索瓦一世是法蘭西瓦盧瓦王朝的第九位國王是一位開明的君主,他的稱號很多:大鼻子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au Grand Nez)、騎士國王(le Roi-Chevalier)、多情的男子、文藝的庇護者、藝術與文學之父……其受愛戴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François au Grand Nez
在16世紀,法國王權變得越來越集中,宮廷禮儀變得更加正式和精緻。
Loir River
1519年,弗朗索瓦一世親征義大利,卻被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所深深感染,他興致勃勃地在盧瓦河(Loir River)旁興建了一座新的城堡,這便是著名的香波城堡(Chateau de Chambord)。
Chateau de Chambord
這是一座集傳統法國中古時代風格與古典義大利風格的法國文藝復興建築,附近的居民們把它和陰柔的舍農索城堡封為法國古堡裡的一王一後。也正是在那個時期,弗朗索瓦一世把盧浮宮(Louvre in Paris)從一座要塞式的建築改造成了一座藝術博物館。
Louvre in Paris
透過吸引來自義大利和歐洲其他地區的人文主義者和藝術家,弗朗索瓦一世將法國繁榮的文化推向了一個高潮。
在弗朗索瓦和他的繼任者手下,藝術家們腦洞大開,他們在楓丹白露城堡(Fontainebleau Castle)以及其他地方創作出很多奇妙的藝術作品:神奇的形狀、抽象的圖形、自然的圖案、修長的人物……這些彎彎曲曲的形狀,體現出了義大利矯揉造作的風格,但也讓人回味起本土的哥特式美學。
位於巴黎之河——塞納河(Seine)左岸的楓丹白露鎮,距離巴黎大約60公里。這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頗得法國君王們的青睞,他們很多都把這裡當做夏宮,這其中就包括法蘭西的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1852-1870)。
Fontainebleau Castle
拿破崙的妻子歐仁妮,對楓丹白露尤為喜愛。
說起這位歐仁妮皇后,心中著實挺複雜的!
這位"既非皇后,又非公主,但正好是一個迷人、得體的女子",從拿破崙三世親自帶兵前往義大利時成了攝政者,從此就再也沒捨得離開這個圈子;而且,還在當時法國的政治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1860年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支持者,法軍給以藝術品位聞名歐洲的歐仁妮進貢了無以計數的從圓明園搶掠來的珍寶,就像英軍將掠獲物獻給他們的維多利亞女王一樣。
歐仁妮皇后
為了存放這些珍寶,歐仁妮皇后不得不對楓丹白露宮進行了整修。
再說弗朗索瓦和他的繼任者手下的那些藝術家們,透過印刷品的擴散,他們的創新被廣泛地運用到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中,尤其是裝飾藝術。由此產生的傑出作品,反映了法國工藝的悠久傳統,還有那些富有經驗的、高貴的藝術品經紀人們對奢侈藝術品的日益增加。
普瓦捷大教堂
儘管很多都具有使用功能,但博物館的展品,如普瓦捷(Saint – Porchaire,法國西部城市)陶器和鍍錫的搪瓷陶器盤子,都是專門用來展示的。展品旁邊的說明牌子上,總是絮絮叨叨地述說很多,將它們的諸如易碎性這類品質講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