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作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融合多民族智慧的吊腳樓。

依山靠河就勢而建,絲簷走欄自成一派,看似隨意卻十分考究,成為千年民族文化的傳承。

它流行於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一種建築風格,為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建築風格。在巴楚建築中以傣族竹樓、侗族鼓樓、湘西吊腳樓、川西吊腳樓最具鮮明特色。

傣族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人住竹樓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主要用竹子建造。下層高約七八尺,四無遮欄,牛馬拴束於柱上,上層近梯處有一露臺,用竹籬隔出主人臥室併兼重要錢物儲存處,其餘為一大敞間,樓中央是一個火塘,日夜燃燒不熄。

侗族鼓樓是侗鄉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物,座座鼓樓高聳於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氣概雄偉,飛閣垂簷層層而上呈寶塔形,瓦簷上彩繪或雕塑著山水、花卉、龍鳳、飛鳥和古裝人物,雲騰霧繞,五彩繽紛,侗寨風光可謂十足。

湘西、川西吊腳樓,也叫“吊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吊腳樓屬於幹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幹欄有所不同,幹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乾欄式建築。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簷”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鬼吹燈·崑崙神宮》中的魔國,僅僅是因為雮塵珠被奪而滅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