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2021年10月7日,諾貝爾獎官網訊息,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7日19點正式揭曉,由坦尚尼亞的Abdulrazak Gurnah獲得。

據瞭解,Abdulrazak Gurnah(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以英語寫作,目前常住英國。他1948年生於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他最著名的小說是《天堂》,入圍布克獎和惠特麵包獎,他的小說《逃兵》和《海邊》,這些小說早已入圍布克獎,併入圍了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此前,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已被頒發給David Julius 和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們對人類溫度和觸覺感受器的發現做出的貢獻。其中,戴維·朱利葉斯(David Julius)是美國生理學家。他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曾獲邵逸夫生命科學及醫學獎。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亞美尼亞裔,分子生物學家和神經學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工作。

而在當地時間10月5日11時45分,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該獎項授予美籍日裔科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科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和義大利科學家帕裡西(Giorgio Parisi),他們的工作是在看似無序的情況下發現秩序,幫助解釋和預測複雜的自然力量,擴大了我們對氣候變化的理解。90歲的真鍋淑郎和89歲的哈斯曼因為在地球氣候預測模型和“預測全球變暖”方面的工作共同分享了一半的獎項,獎項的另一半則頒給了73歲的帕裡西,他解釋了物理系統中的無序狀態,範圍小到原子內部,大到行星。這也是120年裡諾獎首次頒發給氣候科學家。

昨天,諾貝爾化學獎則頒發給本傑明·李斯特(Benjamin·List)和戴維·麥克米倫(David·MacMillan)因為在 “發展不對稱有機催化”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而獲獎。不對稱有機催化主要是在製備手性同分異構體的過程中,理論上同一分子量化合物生產出手性(左旋/右旋)同分異構體是比例各50%的,但是不同旋向的分子的化合物性質和用途不一樣,那麼多產生一個旋向的手性分子,少產生另一個旋向的手性分子就成了化學工業的課題。本傑明·李斯特和戴維·麥克米倫利用小分子有機催化劑解決了這個問題,促進了化學的大發展,故獲次獎項實至名歸。

每年10月初揭曉的諾貝爾獎依次有生理學和醫學、物理、化學、文學、經濟、和平六大獎項,是科學和藝術、思想的盛宴。12月10日即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忌日為頒獎典禮正式舉行的日子,由於公共衛生事件,今年的諾獎和去年一樣,將在各國舉行。而今年的諾獎獎金依然是從2001年開始的新標準: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39萬元人民幣。

那麼問題來了,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由諾貝爾先生用遺產設立,為什麼獎金髮了120年還沒發光?圍繞諾獎,又有哪些令人難忘的趣事?

諾獎基金的“理財”之道

在1896年,瑞典化學家、企業家(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留下遺囑,設立諾貝爾基金會,總基金為3150萬瑞典克朗,但是到了現在,在諾貝爾基金會投資高手的運營之下,總基金變成了51億瑞典克朗。

諾獎成立之初,單項總額是15萬瑞典克朗,當年總共頒發5個獎項,總獎金大概75萬瑞典克朗,大概相當於總基金的2.38%。今年諾貝爾獎將發出的單項獎金總數將是1000萬瑞典克朗,大概相當於739萬人民幣,總共頒發六項獎金,總共就是6000萬瑞典克朗,大概相當於51億基金的1.17%,也就是百分之一多一點。而2020年年報顯示,諾貝爾基金資本回報率為8.5%,也就是當年理財收益達到了4億瑞典克朗。

從諾獎投資組合可以看出,諾獎基金投資大頭是“對沖基金”和“股票”兩項,而在這120年裡,科技公司大大重塑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亦賺取了豐厚的回報。由於諾獎委員會長期接觸世界科技前沿,自然知道什麼公司好,什麼公司壞。至於對沖基金,主要是用來控制風險敞口。因為對沖基金可以使用一定槓桿,從券商處借來股票“先賣後買”,這就是俗稱的“做空”。假設有家從事太陽能電池製造的A公司,小張買進時是6塊錢一股,在買進股票時再買進同樣份額做空的對沖基金,那麼小張的綜合持股成本就可以被“鎖定”在6塊,如果一年後A公司股價下跌至4塊錢一股,但是每股分紅4毛錢,對沖基金因為做空股票虧損不分紅。小張的收益率也可達到(0.4/6/2=)3.3%,刨去對沖基金2%的管理費,小張投資組合的淨收益率(3.3%-1%=2.3%)還是可以覆蓋諾獎的發獎必須收益率1.17%。此外,諾獎投資也非常多元化,除了股票、對沖基金還有不動產基金、北歐混合收益投資、其他地區混合收益投資等,把風險也進行了分散。

其實,諾獎基金“理財”思路也有過轉變過程,早期的諾獎基金只有5個獎,沒有經濟學獎,所以只能靠存本金在銀行裡生利息,結果是獎金逐年降低——第二屆是14萬克朗,到1923年,只有11.5萬克朗了,這是諾獎獎金的歷史最低點。加上國際局勢動盪,基金成立的50多年後,諾貝爾基金的資產已經流失了將近60%。從1953年開始,瑞典政府施以援手,並允許基金會獨立進行投資那些雖然有風險但是收益高的專案。此後,諾貝爾基金會投資收益開始逐漸好轉。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又捐出大量資金給基金會作本金,進一步促進了諾貝爾基金會的發展。這就是經濟學知識的重要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怎麼“插隊”的?

眾所周知,諾貝爾的遺囑裡一開始並沒有設經濟學獎的安排。那麼經濟學獎真是諾獎基金髮現經濟知識的重要性,令獎金能夠源源不斷頒發後產生的嗎?

也是也不是。如前所述,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又捐出大量資金補充諾獎基金資本金。於是,在1968年,瑞典諾獎委員會正式宣佈從次年起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英語: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 紀念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經濟學獎”,該獎旨在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儘管此獎項並不屬於1895年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5個獎項,但一般認為此獎項與5個獎項地位相同。而瑞典央行(Sveriges Riksbank)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銀行,它成立於1668年。

有趣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後,不同年代也更換了不同的名稱,直到2006年,才改為現名“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諾獎委員會設立的最後一個獎項,據該委員會向媒體表示,“以後也不會再設立新的獎項”。

為什麼沒有諾貝爾數學獎?

2016年8月,某媒體刊登一位“23歲高齡進入中央戲劇學院”的明星的採訪,該明星向媒體表示自己發現數學的樂趣是因為“又看了些諾貝爾數學獎得主的小文章”。訊息一出,立刻引發了網友的群嘲。為此,該媒體刊登“更正宣告”表示,此處錯誤是記者筆誤。值得感動的是,該明星也在社交媒體上闢謠稱,自己在接受採訪時,的確說出了“諾貝爾數學獎”這樣缺乏常識的話,向讀者和關心自己的人表示歉意。這種敢作敢當的精神在今天尤其稀缺,大家能見賢思齊更是好事。不過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呢?

不少“XX個為什麼”類書籍言之鑿鑿地表示,諾貝爾終身未婚就是因為心愛的女生被一位數學家“搶走”,所以他在開列遺囑時,有意不設此獎,就是為了報復數學家。不過,恨屋及烏,發明現代炸藥的諾貝爾脾氣也太暴烈了吧?為了一個人,報復一門學科,打擊面過寬,實在遺憾。

為此,數學家們表示,這可能與諾貝爾的科學觀有關——諾貝爾在16歲時就終止了公立中學的教育,但他沒有繼續上大學,他從一位優秀的俄羅斯有機化學家Zinin那裡接受了一些私人教育,事實上,正是Zinin在1855年把諾貝爾的注意力引向硝化甘油。由於諾貝爾是一位19世紀典型的天才的發明家。他的發明需要材料、果斷和直覺,但不需要任何高等數學的知識,所以他在硝化甘油(還是一種治心臟病口服藥)中倒入藻土“吸納”硝化甘油,終於發展出了安全炸藥,為自己帶來了隆盛的聲譽和巨量的財富。諾貝爾的數學知識可能不超過四則運算和比例率。化學中使用數學的基本變化只是發生在諾貝爾死後,現如今,甚至1900年以後的不多幾年,化學就不可能忽視數學的影響。

(數學家的反擊也真狠啊!——雜雜妹)

那麼,數學界公認的國際最高獎項又是什麼呢?

當然是菲爾茲獎(Fields Medal)!該獎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於1936年首次頒發。菲爾茲獎是數學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之一,因諾貝爾獎未設定數學獎,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發一次,在由國際數學聯合會主辦的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舉行頒獎儀式,每次授予2至4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獲獎者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40歲,每人獲得1.5萬加拿大元獎金和金質獎章一枚。截至2018年,世界上共有60位數學家獲得菲爾茲獎,其中2位為華裔數學家,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世界各高校的菲爾茲獎獲獎人數依次為美國哈佛大學(18位)、法國巴黎大學(16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15位)、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4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14位)。不過,和諾獎的“財大氣粗”比起來,菲獎更多還是榮譽性的金額,不過,數學家因為掌握了科學和思維的基本語言,故錢數上的問題也不會計較了。

愛因斯坦是靠“相對論”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嗎?

關於德國猶太人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撰寫《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論文時是瑞士某專利局稽核員),總會和這樣一個笑話掛鉤:男人和女人出門,女人總是說“稍等一會兒”,這個“一會兒”對於女人來說,就是化妝那麼短的時間,但對於男人卻是漫長的一天。40分鐘,或者三個小時……

這個笑話就是“相對論”的通俗描繪,意思是一切運動的速度、方向等都依賴於觀察者的運動狀態。

因為在愛因斯坦思考閔氏空間中的物體運動時發現,如果一個慣性觀者(G)相對於另一個慣性觀者(G')在做勻速運動,則他們所定義的時間(t與t')和空間({x,y,z}與{x',y',z'})之間滿足洛倫茲變換。洛倫茲變換是狹義相對論中兩個作相對勻速運動的慣性參考系(S和S′)之間的座標變換。若S系的座標軸為X、Y和Z,S′系的座標軸為X′、Y′和Z′。為了簡單,讓X、Y和Z軸分別平行於X′、Y′和Z′軸,S′系相對於S系以不變速度v沿X軸的正方向運動,當t=t′ = 0 時,S系和S′系的原點互相重合。這就在數學上統一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和經典力學的伽利略變換,“相對論”也由此得名。而質能方程式(E=m(質量)*c(光速)^2)也被推導得出,為化學(特別是化學動力學、化學熱力學)和物理學開闢了新的天地。

最能體現質能方程式存在的領域就是光電效應和生物的光合反應,而愛因斯坦獲得諾獎正是在100年前的1921年,此時,距離他發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論文已過去了16年。這是為什麼?諾貝爾獎評審團認為相對論應接受時間的考驗,作為“狹義相對論”的理論預測,並在實際應用中產生應用價值的光電效應是愛因斯坦成果在當時最突出的概括。這裡體現的是諾獎委員會、評審團對科學的嚴謹態度:科學不能只是紙上的數學和修辭遊戲,而是實實在在的,能為人類帶來正價值的知識。目前,中國作為全球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以及光伏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就是愛因斯坦成果的下自成蹊。

諾貝爾和平獎為什麼由挪威議會評選?

很多人會很奇怪,為什麼諾貝爾獎其他各獎都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外科學研究院、瑞典文學院評定,偏偏有個和平獎是挪威議會來評選。原來,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該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於每年的10月份宣佈。在此之前,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成員將會以多數票來選擇諾貝爾獎得主,人選一經決定,不得修改。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名字將會在隨後的新聞釋出會上宣佈。而在諾貝爾設立諾貝爾獎的年代,挪威王國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諾貝爾本人,則盼望著瑞典與“鬧獨立”的挪威能和平共處。

為什麼挪威鬧獨立呢?除了語言不同外,挪威是1814年因參加歐洲戰爭法國陣營一方的丹麥在拿破崙戰敗後簽訂《基爾條約》的產物,丹麥把北海北方的土地割讓給了瑞典。挪威不滿條約內容,趁機宣告獨立,選出總督克里斯蒂安·弗雷德裡克為國王,並於5月17日製訂憲法。但瑞典不久便入侵挪威,挪威被迫在8月14日莫斯會議同意和瑞典成立君合國。雖然挪威議會選出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為挪威國王,但挪威仍可根據憲法擁有自己的議會、法院和政府。到了1900年,挪威獨立運動已如火如荼。

為此,諾貝爾寫道,眼看瑞典與挪威,很可能因此而發生軍事衝突,他衷心希望雙方人民能夠和睦相處,因此,把和平獎委託給挪威評選,也可以說是諾貝爾盼望瑞典與挪威雙方和平的一份心意。

1905年6月7日,挪威議會宣告瑞典挪威聯合解體。經過瑞典和挪威多月的協商,瑞典終於在同年10月26日承認挪威為獨立的立憲君主國。奧斯卡二世當日放棄了挪威王位,丹麥的卡爾王子於11月18日登基為挪威國王哈康七世。但是,諾貝爾和平獎還是每年在挪威評選和頒發一次,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截至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已經頒發101次,有135位獲得者,其中107位個人和28個組織;68次由一人獲得,30次由二人分享,2次由三人共享;其中有19年因故停發;17位女性獲獎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三次獲獎,聯合國難民事務高階專員公署兩次獲獎,2020年的獲獎者是聯合國糧食計劃署。

諾貝爾獎走過百年滄桑,如今已有120週年,諾獎的不斷頒發,見證了人類的進步,也鼓勵著更多人用智慧、心靈和努力,為世界更加美好出一份力。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人的天性是一面最明亮的鏡子-《罪與罰》挖掘掩藏在罪惡下的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