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樣的美是美,這樣的美就是惡。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樣的善是善,這種善就是不善。

美和善,皆是帶主觀性的問題,就像另外一個問題:“你說幸福是什麼?”,因為這種問題本就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判標準。現在卻天下人都知道了什麼是美,什麼是善,這就恐怖了,老子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其實是惡,是不善。老子的這句話其實是對以禮治國思想的一種否定,一個嚴厲的批判。

前1066年,周人推翻了商人的統治,建立了周王朝。但是從天理上來講周作為商的一個屬國,周人的行為實際上以下犯上,同時周人作為人口相對較少,經濟文化相對較落後諸侯國要統治一個人口更大,經濟文化更先進的天下,它就必須為自己爭取到一個無可辯駁的道德制高點,幸運的是,周人找到了這個制高點。

商人和周人都崇拜上帝(天),相信君權神授,既然商朝曾經是天下的君王,這無疑是上帝的選擇。但現在周朝是天下的君王,這無疑也必須是上帝的選擇。所以,周人中的智者們提出了一個天命轉移的思想,即上帝其實真正喜歡的是“德”,當初商朝擁有“德”,所以它是天下的君王,現在商朝失去了“德”,所以它不再是天下的君王;而周朝現在擁有“德”,所以它現在是天下的君王。

“德”成為了周王朝政權合法化的基礎,治理天下也就需要用德治。周公制禮作樂,實際上是要以禮樂的形式來實現德治,以德治國是方針,以禮治國是制度,兩者是一體的兩面。周人認為,德是藏於內在的思想,禮是外在的形式,透過外在的禮即可以看到內在的德,因此,禮便成了“君之大柄也”,它大大方便了君王的統治。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

孔子說,為政的基礎就是德,即德政。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論語》

孔子說,大德者就一定會有地位、有財富、有名聲、有壽元。這簡直是宗教式的赤裸裸的誘惑,頗有些信上帝者上天堂的味道,當然,前者做起來比較難,後者做起來比較容易。但若僅僅一句蠱惑式口號,也不過如此,儒家的真正厲害之處在於,不僅給出了內聖外王的目標,還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實現方法: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

修身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明明德於天下,儘管這有些功利,但你不得不承認,儒家的這一套是真的好使。不幸的是,以現代人浮躁的性子,按部就班的修身那是不可能的,必須直接上熱點,一夜暴富,這還真得等天老爺的垂青了。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

這就是禮的作用,沒有哪個犯上作亂的人是臨時起意的,那些敢於犯上作亂的人必然是先從違禮開始,一步步走過來的,更進一步,甚至都不用到違禮程度,從更早的孝弟的程度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會不會犯上作亂。好一句“未之有也”,從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開始,可就是你們儒家的天下了,可歷史上,那些竊居高位的儒家大能們行起君王的廢立之事可比比皆是,也沒見他們道心破碎啊,當然了,他們一定會說,這是這個君王失“德”了。看看,同樣的藉口,用了差不多3000年,還屢試不爽,這不正是最高明的智慧嗎?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孔子在這裡給美和惡定下了規矩,所以天下人就都知道了什麼是美什麼是惡。當然,如果儒家僅僅是說說這種大道理,我是舉雙手同意的,但是,別忘了,儒家會以此指定相應的禮來約束你。以禮治國,就是要讓禮的制度涉及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為國君者華之,巾以綌。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齕之。 《禮記》:《曲禮上第一》

看看,吃個瓜,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吃法。這無疑會大大增加整個社會的執行成本,但它也能快速地過濾掉社會的破壞者,在效率和穩定面前,你選哪個?別忙著下結論,你選哪個並不重要,但古代的君王們肯定會選後者。在古代,像我等這種普通的吃瓜群眾,按照禮制只能直接拿嘴啃,怎麼可能有選擇的權利?

正是因為深知以德治國和以禮治國是個什麼玩意,所以當孔子問禮於老子時: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說,你說的那套玩意早就不合時宜了,當初提出這套玩意的周公這些人,現在屍體骨頭都爛了,你還拿著他的話當天理,你是不是傻?但是孔子不聽,依舊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孔子的仕途稱不上優秀,但是別忘了,孔子還有個逆天的天賦技能,那就是教育,在一個官學為王的時代背景下,硬是用私塾來了個分庭抗禮,你說牛不牛。結果,正是這些孔子弟子們的不斷努力,儒學大興。

沒錯,老子錯了,這就是老子理論的一個侷限之處,過於強調道的自然無為而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但這也僅僅因為時代侷限性導致的老子的個人疏忽,而不是道家理論的錯: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人作為四大之一,怎麼就能忽略其作用呢?老子所處的時代或許是一個個體智者無力迴天的時代,但是如果是一代代的無數個智者呢,那可就真的是“敢叫日月換新天”了,對了,老先生,現在你的後輩們正在準備“南天門計劃”,我們要保衛地球了。

當今的時代,更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什麼是美?什麼是善?每個人自有自己的標準,但更重要是,能不能等事情實事求是的,全方位的展現出來再做評判?正義必勝,這是毫無疑問的,只是它的速度可沒我們翻臉的速度快,還是等一等,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冬日何可愛,杲杲冬日光。三首閒適的小詩,願冬日可愛,人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