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如夢令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訊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

[賞析]

天已經涼秋,秋風吹落一樹的黃葉,紛紛揚揚,如漫天蝴蝶紛飛,歸來的道路上鋪上了厚厚的一層落葉。一層秋意一層涼,曉風殘月人獨立,今昔又是獨對孤影而酌,難料此身何在,所愛又何在?生涯悽苦,人也沉浮,飄零如萍,今夜有多少相思呢?又一場秋雨涼風,天也一日日地冷,心也一日日地涼。過往一切,相思傷感、紅花、綠葉,都紛紛被這西風吹去了,心中若有所失,難以釋懷。

這首詞寫的是相思之情,詞人踏在鋪滿落葉的歸路上,想到曾經與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這條充滿回憶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卻只有無盡的懷念,胸中充滿惆悵。暮雨瀟瀟,秋風乍起,“秋風秋雨愁煞人”,吹得去這般情思嗎?這首詞寫得細緻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還有另一特點,納蘭的詞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現的情感也是“愁”。正如梁羽生說的,“納蘭容若的詞中,'愁’字用得最多幾乎十首中有七八首都有個'愁’字。可是他每一句中的'愁’字,都有一種新鮮的意境,隨手拈幾句來說,如:'是一般心事,兩樣愁情’、'幾為愁多翻自笑’、'倚欄無緒不能愁’、'唱罷秋墳愁未歇’、'一種煙波各自愁’、'天將愁味釀多情’、'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或寫遠方的懷念,或寫幽冥的哀悼,或以景入情,或因愁寄意,都是各個不同,而且有新鮮的聯想。”這一首就情感來說,是一貫的,然而在寫法上卻沒有用一個“愁”字,這和他一貫多用“愁”字很不相同。那這首詞表現“愁”是如何進行的呢?范成大有詞《鷓鴣天》:

休舞銀貂小契丹,滿堂賓客盡關山。從今娟娟盈盈處,誰復端端正正看。模淚易,寫愁難。瀟湘江上竹枝斑。碧雲日暮無書寄,寥落煙中一雁寒。

這首詞雖出現了“愁”,卻有和納蘭相同的寫法,就是要寫愁而不直接寫愁而是透過其他意象的狀態來體現這種情感。這首詞還有個很重要的地方,也是造成這詞本身在感覺上給人一種熟悉而又清新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化用了前人的許多意象以及名句。如“木葉”這一經典意象最早出於屈原的《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曹植的《野田黃雀行》就說:“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庾信在《哀江南賦》裡說:“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到杜甫,他在《登高》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意象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涼,十分適合抒發悲秋的情緒。“曉風殘月何處”則顯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半西風吹去”又和辛棄疾的《滿江紅》中“被西風吹去,了無痕跡”同。

這首詞和納蘭的其他詞比起來,風格也沒有什麼不同,仍然是婉約細緻,但從版本上看卻大有可說之處。這首詞幾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曉風殘月何處”作“臊粉衣香何處”,“訊息半浮沉”又作“訊息竟沉沉”。

且不談哪一句是納蘭的原句,但這恰好給讀者增加藝術對比的空間。比較各個版本,就“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兩句來看,“黃葉”和“木葉”二意象在古典詩詞中都是常見的,然就兩句整體來看“木葉紛紛”與“黃葉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圍上看,顯然前者更為強烈一些,後者增加了一個意象“青苔”,反而導致悲秋情氛的減弱。“曉風殘月何處與“展粉衣香何處”則可謂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詞句,在營造意境上比後者更有親和力,詞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跡象;“臊粉衣香何處”則可以在對比下產生強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強詞的情感程度。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千古傷心詞人——納蘭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