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這四段話告訴我們春夏秋冬該如何做才能養生,就是應當順應四季氣候的變化而力。 由於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變化,所產生了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四時氣候變化,形成了春發陳、夏繁秀、秋容平、冬閉藏的物候狀態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物候特點,人們就要順應四時陰陽的生化規律來調攝精神情志及起居活動。具體做到春志舒暢愉快、夏志活波歡暢、秋志安逸恬靜、冬志含蓄寧靜,春季夜臥早起、夏季夜臥早起、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這一節不僅強調了只有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持身體健康,並指出每一季節的攝養還關係到下一季節健康狀況,若違逆之則容易產生下一個季節性疾痛,也體現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思想。
應運到當今社會來講,春夏季要運動,秋冬季要靜止,這與春夏秋冬的外在環境息息相關。現代人以為的養生是在水杯裡泡一些“養生茶”之類的,在古代來講其實是行不通的。就像上文講到的那樣,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方法。就拿睡覺來講,春夏兩季要求夜臥早起,其實也是有區別的。春季的夜臥早起,是由於春季是陽氣開始生髮但還沒有達到頂點,陰氣開始由盛轉衰,但也沒有達到最低值的時間段,雖要求夜臥,但也不能太遲,一般夜裡10點鐘上床睡覺較為適宜,也就是亥時中段,起床一般在早上6點30分較為適宜,古時屬卯時。這個時間段內睡覺既不過多地損耗陽氣,也能保證陰氣的涵養,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夏季的夜臥早起,由於夏季陽氣亢盛,陽氣在自然界中的聚集達到頂峰,而陰氣達到最低值的時間段,這樣就可以在夜裡11點鐘再上床睡覺,起床在早上6點鐘左右。這樣一方面最大程度順應陽盛陰衰的大環境,另一方面也能降低陰氣的損耗,達到養生的目的。秋冬兩季情況與之相反,秋季是早臥早起,秋季陽氣尚未降到最低,而陰氣開始生髮,也尚未達到頂點,所以夜裡9點30分睡覺較為適宜,早上6點30分起床較為適宜。睡覺時間的延長一方面是順應秋季“收”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最大限度避免陽氣的損耗。冬季早臥早起睡眠時間就更長了,夜裡9點鐘睡覺,早上7點起床,這樣一方面順應冬季“藏”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保障陽氣不被過度損耗。
當然,以上的睡覺時間段也是結合現代人上下班的需求羅列的,有很多專家羅列的要遠比這個嚴苛,做不到就沒有羅列的必要了。可以這麼說,工作要幹,養生也要養。現在的人大部分處於亞健康狀態,也許就與中醫式微息息相關,大家都覺得中醫是偽科學,不值得相信,但只要堅持一段時間都會有好的收穫。從“唯結果論”來講,只要結果是好的,管他科學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