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中國曆史悠久,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給世人留下了很多讓人驚歎的名建築。今天觀景就帶大家一起去看一看中國古代的四大名橋、四大名樓、四大名亭、四大名塔。

一、中國四大名橋

①、趙州橋

《朝野僉載》“趙州石橋甚工,磨礱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雲,長虹飲澗。”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整個主體橋長64.4米,它建於公元595年——605年。趙州橋可以稱是橋樑的“活化石”,它是世界上時間最久遠、跨度最大、儲存最完好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採用的是單孔長跨的方式,跨徑長達37米之多,創下了中國最早跨徑最大的橋樑歷史記錄。趙州橋因為設計合理,雄偉壯觀,且比歐洲的同類拱橋要早一千二百多年,因此被人譽為“天下第一橋”。

②、洛陽橋

洛陽橋曾用名萬安橋,它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陽江上,因此而得名洛陽橋,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式大石橋,在世界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世界橋樑筏式基礎的開山鼻祖。洛陽橋始建於北宋時期歷時7年之久(1053年——1059年)。洛陽橋現長度為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洛陽橋最特別的是“種蠣固基法”,開創了世界橋樑史上第一個把生物學運用到橋樑上的成功案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坐落在廣東省潮州市,始建於1171年。最先廣濟橋是浮橋,由八十六隻巨船連在一起而成。後來浮橋被洪水沖垮,廣濟橋開始先是在西岸修建橋墩,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岸也開始修建橋墩。東西兩岸的橋墩修好後,中間段仍然用大船連線起來。1958年中段的浮橋全部改為鋼樑橋。廣濟橋是中國橋樑史上最特殊的一座橋樑,它集樑橋、拱橋、浮橋為一體。因在廣濟橋上有二十四對亭臺樓閣,樓閣裡是各種各樣的商鋪,故廣濟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美稱。

④、盧溝橋

《馬可·波羅行記》“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

盧溝橋坐落在北京市豐臺區的永定河上,因橫跨永定河(原名盧溝河)而得名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6月,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它是華北地區古代最長的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越過盧溝橋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盧溝橋事變”的爆發,打響了全面抗戰的槍聲。

二、中國四大名樓

①、黃鶴樓

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的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原先黃鶴樓只是起了望作用的“軍事樓”,三國歸於一統後,黃鶴樓的軍事作用價值就喪失了,隨著後來江夏城地發展,黃鶴樓逐漸成為了旅遊聖地。到了後來黃鶴樓成為了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歷代的文人墨客在黃鶴樓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例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就在黃鶴樓這下了經典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②、岳陽樓

岳陽樓坐落在湖南省文化古城岳陽,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它與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主體結構為上下三層樓。岳陽樓是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來風貌的古建築物,其獨特的設計,更是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滕王閣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的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譽遠播中外的千古名閣,素有“江西第一樓”之稱,是江南三大明樓之首。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嬰在贛江邊上建起了一座樓臺,因此被人稱為滕樓。滕王閣自古以來就位列四大名樓之首,其建成後成為了封建社會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的重要場所,明朝著名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經在此設宴款待群臣。

④、鸛雀樓

鸛雀樓坐落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時期(公元557年——580年),原先也是用於軍事目的的樓亭。鸛雀樓緊靠黃河,樓體壯觀,主體建築氣勢恢巨集,磅礴大氣,風景別緻,因此有很多古代詩人(特別是唐代詩人)在此留下了許多詩文,有些更是成為絕唱,流傳寰宇。

王之渙《登鸛雀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中國四大名亭

①、醉翁亭

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的琅琊山上,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醉翁亭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亭院內有九院七亭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建成後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命名。當時醉翁亭建成後,歐陽修經常在這裡與朋友飲酒,因他酒量不好,年事又高,故自稱醉翁也,醉翁亭由此而得名。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更是讓醉翁亭的名聲響徹古今中外。

②、陶然亭

陶然亭坐落於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的陶然公園內。陶然亭始建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建成後便成了文人墨客的青睞之處。在清代的兩百年時間中,陶然亭是全國各地來京文人墨客的必選遊覽之地。近代的陶然亭曾經有多位我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在此進行革命活動,譜寫了一曲曲革命的篇章,賦予了陶然亭光輝的歷史篇章。

愛晚亭坐落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愛晚亭修建完成後並不是叫現在的愛晚亭,最初是叫“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後來愛晚亭的名字來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歷史上愛晚亭也同樣是中國革命活動的勝地,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④、湖心亭

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

湖心亭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央的一座綠色小島上。由於歷史悠久,具體興建的原始日期已經無法考證。“湖心平眺”最早在清代時就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清朝的乾隆皇帝為湖心亭匾額題過“靜觀萬類”,以及楹聯“波湧湖光遠,山催水色深”。

中國四大名塔

①、嵩嶽寺塔

嵩嶽寺塔坐落在河南省登封縣太室山上的嵩嶽寺內,始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嵩嶽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同時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簷式磚塔。塔高41米,周長33.72米,為十二邊形塔,這種塔在中國現存的磚塔中是獨一無二的,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嵩嶽寺塔無論是從建築藝術角度上或者建築技術角度上來說,都是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一件曠世珍品。

②、千尋塔

《雲南通志·寺觀志》稱千尋塔:“錯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

千尋塔位於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始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千尋塔是崇聖寺內三塔中的中塔,因此還被稱之為中塔。千尋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唐代典型的塔型建築之一。1925年大理髮生了地震,當時城內外房屋幾乎全部坍塌,但相距縣城只有一華里的崇聖寺三塔卻安然無恙。

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奉釋迦牟尼而得名。此塔因全部採用木質材質構建而成,因此還被稱為應縣木塔,據記載木塔共用了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重2600多噸。塔高達67.31米,最底層直徑達30.27米,其結構平面為八角形。釋迦塔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質結構高層塔型建築,堪稱木質結構建築史上的奇蹟。

④、飛虹塔

飛虹塔坐落於山西洪洞縣城北的廣勝上寺內,因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飛虹塔的前身阿育王塔始建於東漢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距今已有差不多1900年曆史,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始建,用時12年才完工。飛虹塔是中國儲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佛教珍貴典籍《趙城金藏》原先就收藏於飛虹塔的藏經櫃中,先收藏於北京圖書館。

在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工匠無與倫比的技術相結合之下,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許多讓人歎為觀止的史詩級建築物,這些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瑰寶。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埋藏故宮600多年的祕密,終被世人發現,竟因幾塊地磚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