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高邑縣東南關歷史上的三教九流

摘自李小杏編著的《東南關村志》

郭家與天棚屋

過去東南關有三處天棚屋,一處有小廟西路北,一處在村公所,一處在東口路北,據說村東口的天棚屬是郭喜柱家修繕的。

郭喜柱,1915 年生人,自幼務農,家境貧寒,弟兄們稍大時略有好轉,便有心尋根問祖,追溯老家在哪裡的意願,什麼時候來到此地,下了很大功夫。一路打探來到山西某地,找到時,族人們正在祠堂集會,喜柱表明來意,族人們關懷備至,理清了世系支脈,登譜劃冊,臨別時給予買塋地資金,以祭家祖昌盛。喜柱回來後,家人歡心鼓舞,遂張羅買地事宜。找先生編寫了郭家族譜,時間長了家裡人多,花錢的頭項又多,一來二去,所剩錢物不足以購買塋地,思來想去,見村口天棚屋破漏不堪,便商議把天棚屋修葺,一來做了慈善事,為逃荒避難的人有個遮風避雨之地,二來給族人的款項有個交待。

李尚安一家從山東逃荒來到此地,就住在此天棚屋,直到土改分得果實。(60 年代李尚安訴苦自述)

天棚屋因年久失修,解放前已不復存在。

晉商的影子

潮商、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商幫。晉商和東南關有著不解的淵源。據清乾隆四十三年(1788 年)《高邑縣誌》載“商大者,鹽商、典商、估衣商,皆山西人,挾資為之”。

民國年間,山西平定染布的溫掌櫃來到南關,看中了位於東巷中段路南李從森家的臨街高房。院內可染布蒸煮,東邊還有空宅可撐架晾晒。

李從森,號老林,1880 年生人,9 歲喪父,由老母撫養成人。生活地磨難,使他煉就了百折不撓的性格,立志傳承李家文脈。憑艱辛打拼,把 3 個兒女都送進了學堂。長子晉峨上縣立師範, 女兒李燕考上了保定二師,幼子晉嶽到邢臺求學。在當時社會別說村裡,就是在全縣也是首屈一指。

當時的東南關正是有史以來的最興盛時期,李份治(大先生) 的名氣漸大,遠近求醫的門庭若市,趙家拳坊設場練武,吸引眾人圍觀,大街上車水馬龍,鈴聲叮噹,帶動數家車旅、飯店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染坊開業就像滷水點豆腐一樣把城裡的商客聚攏到這裡,那個年代,它是和家家戶戶打交道,染布的取布的絡繹不絕。高邑大集延及到村裡,不能不說溫掌櫃的染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家三兄妹上學,又蓋起表磚的四合院無不受益於此。

王佩貞,山西平定人,在城裡銀號當職員。常來染坊找老鄉, 此人相貌堂堂,才華出眾。能雙手打算盤,順口出溜子(你說出存款數額,存入日期,就能根據利息說出得數)和李家女兒李燕結為連理。

1943 年,瘟疫流行,李從森罹難。解放前夕,時局動亂,染坊關門,溫掌櫃歸鄉。

解放後,山西平定一個叫石彥銘的來到南關繼續做染房生意, 一個叫張士儒的在西街開染房,是不是溫掌櫃指點不得而知,反正李家舊地已物是人非。1955 年,18 歲的王新堂來邑跟姓石的幫工,1956 年公私合營,染房歸縣服務公司,王新堂和西街染房的夥計張現文一起留任開染房,直到退休。染房在南關和村民融入一體,保持良好的關係,後來王新堂結婚成家落戶東南關。

1956 年,公私合營,染坊歸服務公司,現在每當有人說起染坊,

還是把記憶留在南關,如果以後有人在外遇到山西平定人,可別

忘了和東南關的緣分。

菜農好把式

王黑小(王吉田祖父)民國初年隨父落居南關,在村東口大水坑北邊圈地,以種菜為生。勤勞儉樸,黎明即起,轆轤澆地持數十年,及早便推車串鄉賣菜。因為是山西人,到老口音沒變, 很少與人交流,但菜園經營的還算不錯,小車直到他走不動為止, 躺倒便是終日。

李興,晚清落居南關,以種菜為生。幼跟本村秀才李儀治讀私塾。李興種菜把握農時趕節令,常能領鮮見市,鴨鴿營建飛機場後常來他的園子買菜,久了,他二兒子去機場上了班。生產隊時他在菜園,社員們常能吃上時令的蔬菜。晚年經營菜籽,老主顧都找他學習種菜和管理的經驗。

兩個都是長壽之人,王墨林(黑小)活了89 歲,李興活了90 歲。

郭文卿和小秀珍

郭文卿,1927 年生人,終年 63 歲。身材高挑,體格健壯, 忠厚老實,待人親善,曾參加解放軍數年,復員後一直務農,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多年訂農民日報。妻子王秀珍,柏鄉龍華人, 當過婦女隊長,愛湊熱鬧,樂於助人,因無女子,文卿曾說“哪怕你生個蛤蟆,我也把你娘倆頂在頭上供著”,足見思後之心多麼強烈。

文卿生性樂觀,走路常哼著小曲,他幽默風趣,常爆出笑料逗人取樂。和他在一起,不是往別人身後挷個東西,就是弄個什麼讓人猜,有時出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讓人哭笑不得。他給嬸子家送小碌碡,問放在哪裡,嬸子隨口說,便放哪兒吧。他到廈子裡揭開鍋,放到了鍋裡蓋住,後來捱了頓罵,他倒高興。兩口子去看戲,他緊跑慢跑回家把門倒鎖,去屋裡睡了。秀珍回來見鎖著門,就在外邊等著。嬸子起夜,問秀珍幹麼裡,秀珍說了原由, 嬸子心裡清楚,說甭理他,在俺家房上過去睡哩。結果文卿在家早睡著了。老鼠也上他的當,文卿喂牲口時,常把水甕散上麥糠, 跳進一個淹死一個。

有一次玩笑開大了,自討苦吃,他決心“痛改前非”,夜裡他把尿桶的提系豎起來,秀珍起夜把屁股蹲壞了,享受了坐月子的待遇。

怪傑李振英

李振英,1966 年生,個不高,挺結實,幽默風趣,樂觀向上, 人緣好,他走到那裡就把笑聲帶到那裡。

李振英和胡俊格的婚姻是一見鍾情。母親不願意,他就對娘說:“我的娘唉!先看看恁那孩子什麼樣,再說願意不願意,可別錯過了讓恁的兒子打光棍。”

全文娘沒了時,振英喝了酒去弔孝,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 兩手互抄向前一摔,作清朝官員施禮的樣子跪倒在地,別人見他

不起來以為是悲痛過度,執事拉他時鼾聲已濃,睡著了。

趙磊結婚時,振英去幫忙,人們詫異,大熱天蒙著毛巾幹麼? 有人給他拽下來,剃的光光的頭上留著一個歪桃,他媳婦拿起棍子就打,振英撒腿就跑,你追我趕好不熱鬧,逗得眾人捧腹大笑。

振英常以小品示人,人說:李振英個不高,腰裡挎著東洋刀, 嘴角點個小痦子,酷似笑星宋小寶。他見長就學,進步極快,打乒乓球才兩年,和 20 幾年的老手較量技藝不相上下。

振英酷愛唱歌,古典戲曲也能來兩段,在家唱音響,唱到激情時會躺在地上轉著圈地唱。出車到廣州,去廣場 K 歌,一首十五的月亮贏得陣陣掌聲,他是唯一唱響追光燈的一位,老闆特意邀請長期來玩,終身免費。

振英特別能吃苦,跑大車,別人兩個人倒替,跑一趟歇一趟。他一個人連跑 3 趟,終於疲乏過度,出了車禍,車損慘重,人倒毫髮無損,此次教訓使他清醒,再也不玩命地幹了。

振英樂於助人,心地善良。一次幾個人酒後買西瓜,與瓜農發生了爭執,振英兩頭勸解,並自己付錢平息了事態的發展。有人說,人家爭吵礙你什麼事?他說,老農民掙個錢不容易,年輕人喝了酒,難免激動,都吃點虧不就沒事了。過後人們說起此事, 都誇振英做得好,為人善舉傳為佳話。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為, 莫以惡小而為之”,此事雖小彰顯精神。

振英還有著比較開放的生活理念,抓機遇拼命掙錢,享受生活盡情享受,經常開車帶上家人出去旅遊,泰山、黃山、峨嵋山

等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李家墳被盜

2012 年秋,人們掰了棒子,秸稈等著粉碎的時候,李家墳被盜。當時並不知道,秸稈粉碎後見有大塊未朽的棺材板,堆起的新土和散落的枯骨,一片狼藉,人們才知道祖墳被盜。

被盜的墓穴是李氏九世祖李僎和 4 個兒子之墓。僎和 4 個兒子皆有前程,僎順治戊子舉人,揀選知縣,以子云麗施贈修職郎。長子滋大廩生,監考縣丞;次子資鬯康熙丁丑拔貢;季子兆蓮歲貢;子云麗康熙乙丑拔貢,成安縣教諭,配柏鄉魏閣老(裔介)之女。乾隆年間,李氏世族正置鼎盛時期,估計隨葬物品豐厚,

二百多年後招來如此橫禍。

盜墓者是有備而來。令人驚訝的是,墳塋阡陌數百年,族人已湮跡無考,他們是如何一舉中的。沒有翻找痕跡,沒有機械鑽探, 是高科技手段,還是傳統技法,令人費解。不過從古到今,歷朝歷代對盜墓賊都痛恨有加。現在刑法也對盜墓者有明確的懲罰條款。但是,受利益驅使,罪惡之手不會停止。

隨即,李氏族人李小杏召集李振恆、李雙全和城裡李宅的李元校一起,將散落的枯骨揀起裝袋,重新掩埋於原墓中。並燒紙錢, 莊重地致哀,以慰藉先祖之靈。

在揀拾填埋過程中,揀拾到金戒指一枚,金簪兩支,銀手鐲一副,銅錢百餘枚。

在此以後,盜墓賊並未收手,先後又有以下十幾個墓穴被盜

掘。李氏族人氣憤至極,曾報過警,也曾組織設防,始終未發現任何可疑線索。

賣粘糕

市場一開放,中韓的老耿就來東南關村裡賣粘糕,“粘糕……,有黃的,有白的”。他的嗓門尖亮,在西頭喊,東頭準能聽到。後來換了半導體喇叭,喇叭好出毛病,常卡住一個字一個字地嘣, 卡住了拍打兩下就好了。

一天文獻母子想吃粘糕,喊來稱上回家拿錢,文獻娘趁熱就吃,外邊老耿的喇叭又卡了“粘……粘……”,老耿罵著,打著, 噎死你,噎死你。本來粘糕就燙,老婆牙口又不好,聽著外邊又罵又打,咽不下又吐不出,乾脆用手連假牙一併掏出,吩咐文獻說,問他罵誰哩。老耿知道誤會了,怕惹禍影響買賣,推車就跑, 文獻平日裡就嗓門高,喊著給你錢哩跑什麼你跑。

其實老太太是故弄玄虛,愛開玩笑。她 60 歲上就說該吃“粉

條菜”了,到 90 歲了她還在吃別人的粉條菜。

女漢子趙鳳花

趙鳳花,1934 年生人,幼時被拐,從北京來至高邑。“母親” 嫁給了南街李樹奎的父親,她受盡了歧視和凌辱,幼兒的心靈遭受非人的摧殘。曾因飢餓偷吃了一塊山藥,小手被打得像脹肚的蛤蟆。也曾被冤枉說偷了兩塊錢被打得遍體鱗傷。鳳花生性倔強,

打死也不認是自己乾的。土改後,母親又嫁給了在李家扛活就地翻身的趙二福,從此她隨了趙姓。

鳳花聰明伶俐,懂事勤快,很小就下地幹活,家裡園子也大, 沒日沒夜地幹總有幹不完的活。莊稼活犁耬鋤耙、種管收打樣樣能幹。搖耬揚場使牲口是行家裡手,打坯裝窯、拉車淘井,力氣活不輸壯男,生產隊時還當過生產隊長,實乃女中豪傑。

鳳花還頗具經商意識,早年她學會了做糖球,蘸糖葫蘆、賣滷煮雞;市場開放後趕集賣布或小百貨;後來在家裡開鑄工爐, 樣樣都是親力親為,缺人手時她一人能頂幾個人幹。開爐、填料、接鐵水端勺,一個70 多歲的人了,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令人讚歎。

年輕時的鳳花,是有名的美女,身段窈窕,姿容妖嬈,贏得無數人的青睞,曾遭齷齪人的非份妄想,也躲不過長舌人的譏諷咀嚼。她只能獨自傷心,暗暗流淚。

鳳花命運多舛,歷經磨難,數次改嫁,育 3 女 3 男,3 次翻蓋房屋,4 次出殯發喪,6 個子女婚嫁全是一人操持。她曾因家務糾紛傷透了心,也曾因高燒昏迷,無人知曉。

鳳花的一生是一部血淚史,聽她哭訴,聞者落淚。現在她 80 多歲,身體硬朗,頭腦清晰,操持家務,心情舒暢。她很滿足, 對現實生活充滿了希望。

王老登開店

民國年間,南關東巷飯店車旅店一條街,整天車流不斷,生

意興隆,小廟東路南王老登的車旅店就是較有名氣的旅店之一。王老登開店停車方便,草料足備,飲喂隨便。飯店主食以大

餅為主,他烙餅油大、軟香,炒、燜、燴,做法獨特,花樣也多, 許多生意人前趕後錯,寧可多走幾里路也要趕到老登店落腳。

東關做香油的李大慶和老登是好朋友,他的弟弟二慶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吊兒郎鐺胡轉游。大慶找老登求情,說讓二慶到你店裡當夥計吧。老登不好推辭便應承了下來。這二慶到店後, 拈輕怕重,總是偷懶耍滑,讓他給客人端盤他把肉搭頂吃了,後來讓他去磨面,他嫌跟著驢轉太累,就騎在驢身上。急得老登喊他: 用不起我不用,我下了你二大慶。二慶仗著店裡用著他家香油,說: 你敢下我?老登說:“馬駒(修車的)是我下的,狗仔(做豆腐的) 是我下的,下你二大慶有什麼了不起。二慶說那得算算帳,算帳, 找你哥去。我正說找你哥算帳哩。讓你端盤你吃了肉搭頂,讓你磨面你騎在驢身上。

王老登有個習慣自稱老登哥,和人說話總是老登哥如何如何。一次他的兒子三剛淘氣,他去打那裡就跑,他在後邊攆,喊道: 三剛你慢跑,老登哥攆上來了……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男女皆宜、胡漢不限的步搖冠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