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人口紅利這個詞一直在刷屏,可你真的瞭解人口紅利嗎?隨著人口出生率跌至1%以下,人口也進入了負增長時代,結婚人口一年低過一年,2020年的結婚人口僅為814.33萬對,創下了18年來的最低記錄。人口情況不容樂觀。一些專家教授憂國憂民地大聲疾呼,中國的“人口紅利”將不復存在。在這裡大家一定和我一樣好奇,所謂人口紅利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我們普通人有沒有享受到人口紅利呢?

第一、人口紅利是什麼

人口紅利是個經濟學詞彙,他的具體釋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國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就是人口紅利的一種表現。

如今卻出現了供大於求的情況,工作壓力大、工資低、福利差、996等,這些都是人口紅利下的負面衍生品。可以說人口紅利的另一面就是從勞動力身上進行壓榨,水果被榨成汁,它能知道自己有多甜嗎?被割的韭菜還會想和什麼肉一起做餡兒更好吃嗎?

第二、人口紅利成為了資本紅利

人在資本的算盤上就是一種資源,人力資源就是這麼個意思,資源當然是越多越好了。這樣就可以盡情使用這些廉價的碳基機器人了。我們換個簡單的說法,當市場上一種貨物過多的時候,價格自然便宜,因為供大於求,自然要競爭。所謂你不幹,有的是人幹,這就是資本的人口紅利。

我們拿出一組數據:1983年居民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為56.5%,之後就持續降低,2005年已經下降到36.7%,22年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與勞動報酬比重的持續下降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1978年到2005年,資本報酬佔GDP的比重上升了20個百分點。

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2020年GDP總量為1013567億元,城鎮就業人員工資總額164126.9億元,2020年城鎮就業人員工資總額佔GDP比重約為16.19%。而農村勞動力的工資水平要小於城鎮人口,實際勞動力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應該在30%左右。而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的數據。中國工資總額佔GDP比重約為32%,歐美髮達國家比例最高約為55%;南美洲平均是38%;東南亞,菲律賓泰國是28%;非洲國家多在20%以下。個人覺得GDP是由企業和勞動者共同創造的,而勞動者佔絕大多數,因此勞動者報酬佔GDP的比重應該高過50%是理所應當的,普通人能享受到的紅利才是人口紅利,你們覺得呢?

第三、魔幻就業

我們在面對深度老齡化、勞動人口短缺的同時,企業卻在對35歲以上人口就業進行限制,35歲正是養家餬口的壯年,可在這樣魔幻的機制面前,年輕人怎麼敢生兒育女,好比是還沒到收麥的季節,水先斷了。所以放開二胎三胎的前提還是讓中年人能穩定下來,而不是延遲退休年齡,讓本該頤養天年的老年人出來繼續工作。

第四、年輕人選擇躺平了

年輕人為什麼選擇了躺平?有一種說法我比較認同,說的是在中國,真正讓你為難的並不是沒錢,而是周圍人對你的評價。中國大部分人都被這種文化包圍,想要拋下所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別人不會認為你有多瀟灑,而是會覺得你很自私。你沒有做好一個子女、也沒有做好一個父親和丈夫。在這種文化氛圍裡,你自己的想法和你的感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人對你的評價。你的價值體現在別人對你評價之中。所以你會有壓力、你害怕別人對你的評價是負面的,為了迎合別人的評價,你就去追求自己不喜歡的事,所以你就會覺得累。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被壓榨麻木了,他們既不想被繼續收割,也不想被別人的評價綁架,那就只能躺平。斷絕了自己和親戚的來往,放棄了社交也放棄了談戀愛,變得不婚不育。把所有外部壓力都降到了最低,最大程度上為自己而活。變得只對自己負責,完全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結語

人口紅利的減少,年輕人的躺平,無疑都是一種急需改變的信號。痛則思變,否則,這將會成為一道時代傷痕,讓這個時代失去生機。相信隨著人口紅利的減少,未來勞動力的待遇必然會受到重視,工資和福利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這也是供需關係促成的自然現象,未來的勞動力一定會得到更合理的待遇。

1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聚還離,共賦詩,君在他鄉一醉莫言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