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十幾年的競爭和發展,現在我國電商市場的格局形成了阿里巴巴、京東以及拼多多“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阿里巴巴作為我國電商行業的“老大哥”,也被很多人視為我國第一電商企業。即便近兩年來阿里有些勢弱,但對阿里看好的朋友仍不在少數。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處於巔峰期的阿里實在是太耀眼了,當時阿里巴巴的市值突破了8000億美元大關,不僅是我國第一,也是亞洲第一。就算放在全球,也能排進前十的位置。可以說,阿里巴巴的確在國際市場打響了中國企業的名聲。
而在阿里巴巴成功的背後,有一個人是功不可沒的,那就是創始人馬雲。在我國的互聯網市場剛剛萌芽的時候,馬雲就敏銳地發現了電商行業的商機,並且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創業中。
在創建阿里巴巴初期,馬雲其實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其中資金不足的問題就十分讓他頭疼。為了籌集足夠的發展資金,馬雲只得四處遊走,勸說各大投資者對阿里巴巴注資。
幸運的是,馬雲遇到了軟銀的孫正義這個“貴人”。當時已經在商業取得成功的孫正義,對於阿里巴巴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粗略估算,在阿里巴巴發展初期軟銀大大小小加起來給阿里投資了8000萬美元。
或許孫正義自己當時都想不到,這會成為他資本生涯中最為成功的一筆投資。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後,軟銀以34.4%的持股比例成為了最大股東。這些年來,軟銀和孫正義儼然將手握的阿里股份當作了“搖錢樹”,至少已經通過減持的方式套現了幾百億美元。
在近日阿里巴巴公佈的最新財報數據當中,可以看到軟銀集團雖然仍是最大股東,但持股比例已經降至了23.9%。去年的時候,這一數字還是24.8%。也就是說,在這一年的時間內,軟銀集團共減持了0.9%的阿里股份。
不少人認為,軟銀集團會持續減持阿里股份,主要是因為阿里市值近年來一直在縮水。截至8月4日收盤,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經跌至了2580.08億美元。對比起巔峰期,足足蒸發了5500億美元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軟銀作為大股東,損失也是最大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就算阿里市值大幅縮水了,但相比於當時的投入,軟銀的回報率仍然十分驚人,且誰也不敢說未來阿里巴巴的市值就不能“東山再起”了。所以,軟銀減持阿里股份的背後,肯定還存在其他原因。
最近軟銀又有了行動。根據近日相關報道顯示,軟銀集團已將所持有的阿里股份的1/3出售,這筆交易將為軟銀籌集22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487.2億元)左右的資金。軟銀再次通過減持阿里股份套現籌錢,主要也是因為自身資金情況不理想。
在8月3日公佈的《2022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軟銀成為了全球虧損額最大的企業。根據數據來看,軟銀2021年的虧損總額達到了152億美元。面對著這樣糟糕的處境,軟銀想要快速止損的話,最有效的辦法無疑就是繼續拋售阿里的股份了。
但按照軟銀這樣的拋售速度來看,如果再繼續維持下去的話,未來肯定是會失去阿里最大股東的身份。阿里巴巴和軟銀集團可以說是互相成就了彼此,但二者如今的處境都不太樂觀,不知將來是否會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