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推文講到,岐伯對黃帝“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之問進行了對答,但我們只精讀了第一句話“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本篇推文將接著往下精讀。
先附錄原文如下:
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素問·天元紀大論》鬼臾區曾講:“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岐伯也是按照少陽(一陽)、陽明(二陽)、太陽(三陽)、厥陰(一陰)、少陰(二陰)、太陰(三陰)的節序來展開的,望之即知。
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
1.“故”字承“上下有位,左右有紀”為言,表示要以之為據而昭示三陰三陽之節序。
2.“……之右”表示方位之界定,表示三陰三陽之氣按照自左而右的節序排列。
3.“……治之”表示某氣治節某時位。
4.不同於岐伯後文論述地理六氣節序時有“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這樣特定的“顯明”時間定位,故我們只能從《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找出此處天道六氣節序的“少陽”這個起始點,其中作者講:“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附圖如下:
四時陰陽乃萬物之根本,渾天說中的天球亦是萬物之一,天道見於天球之運行,天地相應,故天球天道之“少陽”亦應當類比起始於地球上的地理春季時位。
又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岐伯講:“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天地(司天和在泉)定上下之節位,左右定陰陽之道路,陽生於左,陰降於右,如清代高億《黃帝內經素問詳註直講全集》所言:“以陰陽升降次序言之……上半年三陽,氣升則溫熱,下半年三陰,氣升則涼寒。三陰三陽,氣升氣降,有六氣之標,分治於陰陽之中,故三陰三陽之氣,乃天地自然升降之氣也。如冬至後一陽生,醜寅二月,一陽升,一陰降……旺氣各六十日以成歲,初氣寅申一陽……”
如此說來,按照《靈樞·衛氣行》中岐伯所謂的“子午為經,卯酉為緯”的十二地支定位法,則少陽(一陽)、陽明(二陽)、太陽(三陽)、厥陰(一陰)、少陰(二陰)、太陰(三陰)之起始節序空間靜態圖當如下所示:
二、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
“此”代指上述三陰三陽。
“氣之標”,相對於氣之本而言。《素問·天元紀大論》鬼臾區講:“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溼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六氣標本對照關係如下表所示:
“南面”即足站北方子位,面朝南方午位。
“而待”即等待三陽之陽氣升於左、三陰之陰氣降於右,候待三陰三陽之節序次第而至。
三、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故曰”表總結之詞。
“因天之序”,天道因循的是三陰三陽在天球上的次第節序。
“盛衰之時”,三陰三陽,陽長陰衰,陽極陰生,陰長陽衰,陰極陽生,陰陽互根,三陰三陽六標輪序,各有其時位。
“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表示岐伯界定三陰三陽六節時位的現實依據,觀光候氣,一日十二時辰是最短的三陰三陽六節時位循環,亦可是一歲之歲候。一般而言,六標節氣時位以一歲為期,故本篇大論後文有黃帝“願聞其歲,六氣始終,早晏何如”之問,岐伯亦有相應的詳細應答,但歲候以日候為根基,醜寅之時,足北面南正立而候待東方日出,日為陽,月為陰,晝候日光,夜候月光,光之所移,氣之所隨。
四、此之謂也。
“此”代指上文黃帝的問題“天道六六之節何也”?
“此之謂也”,也就是說,這就是您所問之問題的答案。
但是,黃帝問的是“六六之節”,岐伯只回答了三陰三陽這六氣之標的節序,風熱火溼燥寒這六氣之本還尚未提及,故岐伯還得繼續對答。
明日繼續。
黃帝內經參詳精研參詳《黃帝內經》,傳承中華優秀文化。813篇原創內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