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1

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對孩子特別負責,事無鉅細什麼都要掌控在手中。具體的體現就是喜歡整天盯著孩子不放,只要孩子哪裡做得不合他(她)的意,就沒完沒了地提醒。

在家長自己心裡的想法是:我是為他好,他自己做得不完美,我必須提醒,這樣他才能夠進步。

可是家長沒有意識到的卻是,在孩子此時的心理活動只有一個,那就是:真煩人,又開始了。

性格激烈的孩子在多次被嘮叨之後,可能會與父母發生激烈衝突,性格溫順的孩子,雖然表面上不說什麼,事實上也早關閉了耳朵,任爾東西南北風,只當聽不見。

家長覺得自己負了責,提醒了,盡了做父母的責任。卻不知道過度的提醒引來的只有反感,並沒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更有甚者,還有可能引起另一種後果,那就是讓孩子最終走向家長自以為的好意的反面。你越讓我這樣做,我偏要那樣做,你不嫌累你就嘮叨吧,反正生氣的是你自己。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還很有限,意識不到自己這樣做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是終生的。可是大人也應當意識到,就是自己不恰當的教育才把孩子推向了人生的另一個航向。孩子的前半生,父母是要盡責的,但絕不是毫無規則的責任,不能由著自己性子對孩子頤指氣使,覺得自己什麼都對,而孩子只要有一點兒反對意見就是不聽話。家長也不是完人,也要時常修正自己的錯誤。

2

家長過度提醒孩子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潛意識裡覺得孩子做這件事做不好,所以需要自己不斷的提醒。

這就是一種設定,把孩子直接設定為無能的人,而自己需要不斷的告誡他,攙扶他。

想象一下孩子的感受吧!誰處於這樣的境地心裡能夠痛快呢?誰願意總被視為別人眼中的無能的人啊?

人們說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是內心世界的真實表達。

想得多了,表達的時候自然就體現出來了。

家長過度提醒孩子,其實就是內心裡不信任孩子,總覺得孩子沒有長大,總覺得他做事做的不完美,所以才會不由自主的過度提醒。

而對於孩子來說,明明說一遍,已經聽見了,已經記住了,可是家長卻不停的說,反覆的說,這種不信任的感覺,最終會導致孩子極度的反感,並且最後發生衝突。

語言既是解惑的藥,也是傷人的毒。

利用好了,那就是一味良藥,沒有過濾過的語言,只會成為傷人的刀。

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如此,要有一定的界限感,父母永遠不要只是高高在上,而是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夠與孩子好好相處。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哈佛教授重磅新書?翻了兩頁……想給書名打馬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