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閱讀,重要的是,像我的一位老師說的,要有懷疑態度,也就是獨立思考的意識。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說不出的狂喜。

但不是輕而易舉,缺乏自主性或意志不堅定者不自覺地就沉浸其中,人云亦云,順著人家鋪就的路走下去,像是誤入藕花深處,忘了自己為什麼出發。所以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學會思考,不被輿論影響,學會捍衛自己的思想。

寫書評,常聽到這樣的話,“看別人怎麼寫的”“這書作評的人太多,先看別人從哪方面入手,好繞道而行,避免雷同”云云,說得在理,卻然而不然,因為免不了受別人影響,彷彿入了魔道似的,繞進去,出不來了。

就像初讀魯迅的小說《傷逝》,翻看旁人的議論,多是把涓生定性為渣男,不愛子君了,就把她拋棄,甚而至於想到她的死,可不是渣麼?我就隨大流,寫了如下文章:

魯迅《傷逝》:涓生“渣”在何處?這些細節不容忽視

可是時過境遷,再讀《傷逝》,發現涓生並不是渣男,而且和子君一樣是處在被動位置的受害者,我們有些誤會了他。

1.

涓生和子君互相愛慕,那麼熱烈,那麼純真。

愛讓涓生盲目。在會館的偏僻的破屋裡,在百無聊賴中,涓生像是使思想有所寄託似的,隨意抓取一本書,科學也罷,文學也罷,看下去,看下去,只是看不下去,心思全在不在眼前的子君身上,十多頁過去,究竟看了什麼,一點也不記得。

愛讓涓生的耳朵分外靈光。屋外雜沓的履聲常給涓生以幻覺,似乎從中就有子君的。子君的高底觸著磚路的清響,是怎樣地使他生動起來呵,一聽見,久待的焦躁一改而為欣喜。而那不像子君履聲的長班兒子的布鞋和那太像子君履聲的鄰院搽雪花膏的小東西的新皮鞋發出的聲響,涓生聽來單是憎惡。

愛讓涓生若有所失。子君不在的時候,涓生不覺得往壞處想,翻車了麼?讓電車撞了麼?於是拿上帽子去尋她,她的胞叔就因此罵過他。

但是涓生是新青年,有不同於舊思想的意見和主張,反對家庭專制,提倡男女平等,婚戀自由。就在仔細地研究過表示的態度、言語和遭拒以後的情形,對子君表示了熱烈純真的愛,然而在慌亂中,先前的“研究”全沒派上用場,竟用了在電影裡見過的方法,眼含熱淚握著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過後每每想起,總使他愧恧。

儘管如此,涓生的思想並不徹底,路上和子君同行,覺察出旁人探索、譏笑、輕蔑的眼光,不由得畏縮,只得拿出驕傲和反抗來支持。

子君卻是大無畏的,不但無視會館裡髒玻璃窗後的鯰魚須的老東西和明晃晃的窗玻璃後的半瓶雪花膏的小東西的眼光,對路人的眼光也是漠不關心,鎮靜地驕傲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

“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力。”

子君更是在言語上表明她的決絕。她的思想如此徹底,讓涓生有說不出的狂喜,明瞭中國女性不都如厭世家說的那樣無法可施,在不遠的將來,便要看見輝煌的曙色的。

然而涓生誤會了,後來才知道,子君的無畏是因為愛,無關新思想,早先在會館裡她看見雪萊的半身像,匆匆低下頭去,視線移向別處,就見出仍未擺脫舊思想的束縛。

然而倘不是愛的熱戀純真,子君就不會了解了涓生的意見、身世和缺點,也還是說出了那句震撼他魂靈的話,且接納了他。

也是愛,子君對涓生表白時的言動記憶猶新,過後每每複述得如生,面面俱到。

涓生的記憶就不那麼好了,那時的事後就已模糊,夜間回想,只剩了一些片段,後來便是那些片段也記不得了。

這就要論及涓生的愛情觀,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凝固不得。不是他記憶不好,是他主張向前看,不拘泥一事一物罷了。

由此便知,涓生和子君確立關係伊始,隔膜就存在著,只是兩人被愛遮蔽了雙眼,衝昏了頭腦,當時惘然。

2.

待到在吉兆衚衕創立了滿懷希望的小小的家庭,在瑣碎的日常裡,隔膜方現出原形。

涓生離開會館,搬進新居,為的是開闢一條新的路,創造新的生活。這是要兩人攜手同行的,否則只有一人奮身孤往了。為此,涓生同那些自以為是忠告,其實是替他膽怯,又或是嫉妒他的舊相識絕了交,算是犧牲。

子君同胞叔斷絕關係,也是犧牲,但不是為了再造新生,完全是因為愛。

從此,子君身上再沒新女性的蹤影,書本擱置一旁,功業全在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飯,籌錢吃飯,吃了籌錢。此外便是喂阿隨,飼油雞,有時為了油雞和房東太太爭吵置氣,即使臉上包藏不快活的顏色,也要強顏歡笑面對涓生。

涓生是要真實,不要虛偽的,在真實的子君面前,重複當初的溫存,把虛偽留給自己,簡直是考驗。他忍受不得這樣的考驗,彷彿被虛偽冷嘲,加以天氣的冷,直叫他冷徹骨髓。

而況在他看來,真實是須有勇氣的,倘沒有勇氣,則無所謂新的路、新的生活,便是這人也未嘗有。

為了新的路、新的生活,不至於一同滅亡,也為了卸下虛偽的重擔,涓生終是鼓足勇氣,把真實說與子君,“實話說罷,我不愛你了”。他以為子君會毫無顧慮,堅決地毅然前行,一如兩人行將住進吉兆衚衕時那般。

待到子君在無愛的人家死滅,才知道她當初的無畏和堅韌是因為愛。沒了愛,她便要在父親的嚴威和旁人的冷眼中走所謂人生的路。她不願這樣,結束了百無聊賴的半生。

涓生在百無聊賴中,看不見任何東西。子君在百無聊賴中,又看得見什麼,不過是父親的嚴威和旁人的冷眼,還有無愛的人生路,一如涓生在會館時的寂靜的和空虛。涓生仗著愛逃離了寂靜和空虛,子君則用死滅結束了寂靜和空虛,而且是永遠地,永遠地。

這給了涓生悔恨和悲哀。“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力”,不只對子君,對涓生到底也還是個空虛,以為子君如他一樣的新呢,實則不是。後知後覺,釀成了悲劇。

如果當時他不把真實說與子君就好了,可惜沒有如果。

3.

涓生想要開闢新的道路,卻不知邁進新的道路的第一步的方法。

他和子君的事,搽雪花膏的小東西是知道的,雪花膏是局長的兒子的賭友,要加些謠言,設法相告的。

就在雙十節前夕,涓生收到局裡的解僱通知。這在他並不怎的是個打擊,他還未忘卻翅子的扇動,可以替別人抄寫,教讀,或者譯書。而況他和《自由之友》的總編輯是見過幾次的熟人,請託總編輯幫點艱辛時候的忙,想是可以。

看似不乏生路,然而沒有一條行得通。抄寫、教讀沒著落,便是譯書也不似設想的那樣樂觀,雖然為此耗去了諸多精力,到頭來還是落空。《自由之友》單是收用了他的兩篇小品文,形同杯水車薪,前後沒有兩樣。

涓生不得已,登門拜訪世交,託他在別處找事。這位以正經出名的拔貢,交遊廣闊,但也是交遊廣闊,早已聽聞涓生和子君的事。“哪裡去呢,很難。”涓生敗興而歸。

新的生路彷彿就在眼前,但是看不清摸不著,不知道邁進新的生路的第一步的方法。

最後,涓生回到會館,還是那樣的偏僻的破屋,還是那樣的寂靜和空虛。他用一年時間換來的,到底也還是個空虛,依舊“偏安一隅”,在夾縫裡生存。

這見出新的弱小,舊的強大,使子君在無愛的人間死滅,使涓生找不見新的生路,彷徨復彷徨。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新房通風”就是把窗戶打開嗎?好多人都做錯了,難怪甲醛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