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道德經裡的成語#

知止不殆

【解釋】:指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出自】:第三十二章,原文如下:

道 常 無 名 。樸 ,雖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萬 物 將 自 賓 。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夫 亦 將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猶 川 谷 之 於 江 海 。

【譯文】(餘秋雨版本):

道,永遠是無名、質樸、幽微的,但天下沒有誰能讓它臣服。

相反,侯王如果能夠守住它,萬物將會自動服從。

天地相合,降下甘露,民眾不必分配,也能自然均勻。

創造之始,就有了各種名稱。

既然有了名稱,就該知道限度。

有了限度,就可以避免危殆。

道為天下所歸,就像川穀歸於大海。

(餘秋雨的《道德經通釋》以詩意的文字,美學的角度,詮釋了經典。簡單易懂,淺顯易通。)

【感悟】:

我們今天的人們,常常有一種無限的追求:好了還要更好; 快了還要更快;富了還要更富……追求的本身是人的原動力,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它來自於人,作用於人,容易使人在追求的過程中,導致追求的目的、性質、意義產生質變,從而偏離了正常的軌道,朝著不可預知,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最後淪為追求的奴隸或者囚徒。我們通常把這種“追求”稱之為——慾望。

有的人,這樣的人很多。有的國家,比如醜國以及一些骯髒的西方國家,它們心甘情願,趨之若鶩與魔鬼簽訂協約,為魔鬼驅使,渴望獲得黑暗的力量。一個人如果貪得無厭,最多造成一方損失;一個國家慾壑難填,尤其是像醜國這樣發達國家,完全可以使世界陷入危機。我們也看到了,如今的世界,以醜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群魔亂舞,為所欲為。由於魔鬼肆虐,世界各地戰爭頻發,導致人類近距離接觸了核戰邊緣。

(想了解《道德經》裡的大智慧嗎?建議閱讀此書。)

慾望如同魔鬼,它吞噬著人類的肉體與靈魂;掠奪著人類的幸福與安寧;帶給了人類痛苦與災難。老子深知人的本性,因此他悲天憫人,早二千五百多年前就振臂高呼,充滿慾望的人啊,凡事不可過度,要知道適可而止,才能遠離危險。然而呢,即使聖賢之言如雷貫耳,振聾發聵;內心充滿慾望的人們依舊置之不理,置若罔聞,目迷五色中如登春臺。痴迷於慾望中的人們,寧可在黑暗中抱著魔鬼狂笑,也不願在光明中醒來。

可是人們要知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沌矇昧的狀態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佈滿在無邊的太空中。從地球誕生直到現在,沒有任何力量能改變自然,創造自然,它亙古不變。人所謂改變的、創造的,只能是愈加適應自然而已。其它的,循環往復,週而復始,什麼都沒有改變,什麼都不會長久。這樣執著於慾望,這樣被慾望驅使,這樣因慾望陷入困境危局,說不定會被道重新洗牌,從無中生有到有中生無而返璞歸真。

(曾老的講解的《道德經》聯繫實際,通俗易懂。)

如何避免現今的困擾,未知的迷惘,保持明智,明理,明悟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呢?老子告訴人們:人與自然(道)相處,要無為而治,從無為之道。就好像千川百流匯入到江海一樣:一切都有各自的本性,一切都有各自的歸屬。所以老子提倡,道在天下方方面面的運用上,一切都應自然而然,一切都應順其自然。為人處世就是要在天時、地利、人和中應道而行,順道而為,遵從道法自然。“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做人應常修仁善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棄非分之想。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如此,自然就可以“知止不殆 ”。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金庸筆下5大倒黴蛋,個個身懷神功,登場時很高調,結局卻很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