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寫在前面: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雲來。 ”,身為蘇門學士,張耒和他的恩師蘇軾一樣豪邁曠達,其詩亦給人以醒豁通透之感。

當年,蘇軾謫黃州還有定慧禪院可供棲身,而張耒作為黃州安置的逐臣,卻不得住官舍和佛寺,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

貶謫期間生計艱難,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可一身傲骨的他卻寧願清貧自守,也不肯接受郡守給予的資助。

深秋時節, 西風蕭瑟,落木無邊,觸目盡皆是無邊的荒涼,此情此景,縱是順意一之也難免心生悵惘,何況失意如張耒。

但是,剛毅超脫的張耒,在這個蕭瑟的寒秋,不僅沒有表現出絲毫沮喪之情,還寫下了一首名為《夜坐》的七絕,全詩飽含激情,昂揚向上,令人振奮。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宋 張耒《夜坐》

簡譯:

夜深了,寂靜的庭院空無一人,只有秋月依舊明亮,夜霜還沒有落下,秋氣已先變得蕭瑟清冷。

矗立在庭院裡的梧桐,不甘心就這樣凋謝,枝頭僅剩的幾片樹葉迎著秋風颯颯作響。

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抒懷詩,語言淺顯,寓意深厚,詩人通過讚美梧桐不甘凋零的倔強品質,來抒發自己堅貞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昂揚向上,積極樂觀。

首句“庭戶無人秋月明”呼應詩題,點明環境,夜色深沉,皓月千里,庭院裡空無一人,清輝滿地。

愁人夜長。仕途坎坷,處境艱難,夜深人靜,詩人輾轉難眠,“庭戶無人”狀其無邊的孤寂,“秋月明”是其心志的寫照。

次句交代時令,“夜霜欲落氣先清”,白露為霜,時節已經到了晚秋,秋氣清爽,月色分明,詩人的內心亦是這般澄澈明淨。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後兩句是此詩的精華所作,也是全詩的主旨,和情感的昇華。

深秋時節,西風颯颯,梧桐樹的葉子儘管所剩無幾,但是,那枝頭僅存的葉片卻不懼露冷霜寒,它們迎風而動,颯颯作響,錚錚有聲。

靜聽秋聲,彼時夜坐的詩人浮想聯翩,神馳千里,感慨萬千,稀疏的桐葉尚且能夠保持最後的倔強,自己又有什麼理由不秉承著內心的堅守呢。

這是一首自帶風骨的小詩,自然清新,寄寓了作者的不甘和自強,是其積極入世的精神寫照,是一首激勵人們積極向上的好詩。

寫在後面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北宋文學家,出身仕宦,外祖父李宗易以詩文名世,且頗得晏殊的賞識。

張耒自幼聰慧,又得家庭環境薰陶,十三歲為文,十五歲作賦,十七歲遊學陳州得蘇轍賞識,而又被蘇軾薦舉,應舉姑蘇。

他最高光的時刻是20歲那年由宋神宗親策為進士,而後又由王安石負責提舉,被授為臨淮主簿,從而開啟了他宦海沉浮的一生。

蘇軾賞其才華,贊其“超逸絕塵”,更是對其青眼有加,張耒和黃庭堅等人遊學蘇軾門下,與蘇軾亦師亦友,詩酒唱和。

今晨風日何佳哉?南極老人度嶺來。此翁身如白玉樹,已過千百大火聚。”,蘇軾遇赦北歸,張耒寫詩相慶,欣喜之情躍然紙上。

作為蘇軾弟子,張耒同蘇軾一樣坎坷,屢遭貶謫,這次謫黃州是因其痛悼逝於北歸途中的恩師蘇軾,觸怒權宦而遭流放。

恩師病逝歸途,秦觀、黃庭堅等也先後辭世,雖然蘇門師友接連離去,但張耒仍然堅守初心,傳道授業,光大文風,就如那迎風有聲的梧桐,不甘平庸,老而彌堅……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散文:印在餃子皮上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