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魯迅在雜文《華蓋集·這個與那個》中寫道:

"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項羽),少有韌性的反抗(伍子胥),少有單身鏖戰的武人(李陵),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司馬遷)。"

中華上下五千年,魯迅覺得,只有這四人可為英雄。

然而,項羽、李陵、司馬遷之名,世人皆知,可伍子胥之事卻知之甚少。

伍子胥身負血海深仇,背井離鄉幾十載,從逃犯到報仇雪恥,從分無分文,到權傾朝野的一國相國。

在春秋時期,他就是逆襲人物的代表,也是眾人嚮往的偶像。

然而,世人皆嚮往逆襲傳說,可人們總是忽略逆襲兩個字的背後,往往是數不盡的辛酸與痛苦。

伍子胥曾一夜白頭,他的故事遠比人們想象得更精彩,也更離奇。

1

春秋末期,伍氏一族在楚國很有威望,世代忠良,先祖更伍舉更以死諫而聞名。

而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更是太子建的老師,深受太子建信任。

如果一切按部就班的發展,以伍家在楚國的威望,太子建一但繼承王位,那麼伍家將會贏來新的巔峰,伍子胥的仕途也註定會是一片坦途。

然而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受奸臣費無極的挑撥,派人追殺太子建,太子建得知後匆忙逃離楚國,而伍奢身為太子建的老師,也被抓捕入獄。

費無極知道伍奢的兩個兒子非常的有才幹,擔心會留下後患,便慫恿楚平王派人帶著伍奢的手書把他兩個兒子騙到都城,一起殺掉。

使者帶著伍奢手書見到了伍氏兄弟,並且帶話給他們,如果你們束手就擒,就放了你們父親,否則就殺掉他。

伍子胥的兄長伍尚接到書信後,為救父親,很快便束手就擒了,而伍子胥卻意識到這是個圈套,為的就是把他們伍家一網打盡。

這時候如果束手就擒,不但救不了父親,反而會搭上自己的性命。

於是,伍子胥彎弓搭箭對準使者,使者見狀不敢上前,伍子胥便趁機逃跑。

果然,伍尚見到伍奢後,很快便被楚平王殺了。

出逃的伍子胥得到消息後,痛苦異常。他要復仇,可復仇的對象卻是一國之君,向楚平王復仇便等同於向整個楚國復仇。

楚國這個歷經數百年依舊老而彌堅的霸主,哪怕如今已不再鼎盛,可依舊是強盛。

以一人之力,還是逃犯的身份,向一個橫亙數百年的強國復仇,可謂是螳臂當車。

可伍子胥卻從不認命。哪怕粉身碎骨,他也要去搏那萬分之一的概率。

2

單槍匹馬的復仇,無異於痴人說夢。

想要復仇,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一方勢力,來幫助自己實現復仇的願望。

伍子胥得知太子建在宋國,便決定到宋國投靠太子建,然而恰逢宋大陸亂,伍子胥又隨著太子建來到了鄭國。

鄭定公得知太子建來到鄭國,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們。不料,太子建卻借晉國來攻佔鄭國。

伍子胥極力勸阻,太子建依舊一意孤行。直到陰謀敗露,鄭定公大怒,殺了太子建,伍子胥只能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逃出鄭國。

伍子胥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不久就生病了,再加上盤纏用盡,只好拖著病軀,一路乞討才來到吳國。

一路的奔波勞累並沒有擊垮伍子胥,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復仇的決心。

來到吳國都城不久,伍子胥便結識了他生命中的貴人,吳國的大將軍公子光。

公子光得知伍子胥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便將他推薦給了吳王姬僚。

伍子胥明白,吳國並不會為了他的一己之私和楚國開戰,他需要一個契機,於是默默地在吳國蟄伏了下來。

直到過了很久,楚國和吳國發生爭執,吳國派公子光為大將,攻破楚國的鐘離城,凱旋而歸。

伍子胥意識到機會來了,便慫恿吳王,應該乘勝追擊。

吳王聽了心動,便召來公子光詢問他的意見。

此時的公子光一心篡位,哪裡還願意去和楚國交戰,於是告知吳王,伐楚不易,伍子胥純粹只是為了一己之私才慫恿您去攻打楚國的。

吳王聽後,熄滅了伐楚的念頭,還漸漸地疏遠了伍子胥。

被吳王疏遠,似乎宣告藉助吳國復仇計劃的失敗。

蟄伏數年,最終功虧一簣,伍子胥並不甘心,很快,他便將目光鎖定在了公子光身上。

伍子胥看出公子光有篡位的心思, 於是便把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自己則躬耕田野,不問世事。

很快,伍子胥等來了第二次機會。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楚昭王即位。

吳王趁楚國新君初立,派兵攻打楚國。可楚國卻立即派兵截斷了吳國大軍的後路,致使吳國大敗。

公子光意識到機會來了,就在自己府上宴請吳王,以寬軍心,又命專諸魚腸刺僚,殺死了姬僚。

國不可一日無君,姬僚一死,公子光便登上了他夢寐以求的王位,號稱吳王闔閭。

闔閭稱王,自然忘不了替他奪得王位的大功臣伍子胥,不但許諾幫助伍子胥復仇,還對伍子胥委以重任,共謀國事。

伍子胥大權在握,為了儘早把復仇提上日常,伍子胥積極為吳國謀劃。

先是修建闔閭大城,建立糧倉,確保吳國國庫充盈,隨後又推薦孫武為將,積極訓練新兵。

短短几年時間,吳國兵革利堅,國庫充裕。

眼看吳國國力強盛,伍子胥的復仇計劃也順利地提上日程。

為了確保最終的勝利,伍子胥耐住性子,對楚國實施了“疲楚”計劃。

於公元前512年,伍子胥以兵分三路的方式輪番向楚國發起進攻,一時間,楚國歲歲皆有戰爭。

這一策略實施了六年,楚國軍隊被騷擾得精疲力竭。

公元前506年,以伍子胥孫武為首的吳國軍隊在柏舉,擊潰楚軍。

楚國兵敗,再也無力阻擋吳國,沒過多久,楚國的都城便被吳國攻破。

再一次回到楚國,伍子胥百感交集,可當初的殺害自己一家的人,卻已經不在人世。

伍子胥不甘心就這樣放過楚平王,於是做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派人找出楚平王的陵墓,對著楚平王的屍體狠狠地鞭了300下 。

十六年的隱忍,終於在這一天徹底宣洩了出來。

3

楚國被破後,大臣申包胥帶著秦國的軍隊趕來救援,此時闔閭的弟弟夫概也動了篡位的心思,偷偷逃回吳國,自立為王。

一時間吳大陸憂外患,闔閭無奈只好放棄楚國,帶兵回到吳國奪回王位。

公元前496年,闔閭在與越王勾踐的大戰中箭,傷重不治。

死前,闔閭囑咐太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並託伍子胥輔佐少君,封他為相國公。

夫差繼位後,時刻不忘殺父之仇,積蓄實力,終於發兵越國。

越國兵敗,越國主動求和,一邊派人賄賂吳國的大臣伯嚭,希望伯嚭幫忙說好話。一邊蒐集珠寶和美女獻給夫差,請求夫差不要殺掉勾踐。

在越國的乞求和哄騙下,夫差同意讓勾踐留在吳國做人質。

伍子胥得到消息後,匆忙趕來勸阻夫差,一定要殺掉勾踐,滅了越國。

他很清楚,勾踐是和他一樣的人,一旦留下勾踐的性命,他必然也會不惜一切地想辦法復仇。

可夫差被勝利衝昏了頭,覺得伍子胥危言聳聽,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勾踐回國交代完後便來到了吳國做人質,期間伍子胥又一次勸諫夫差殺了勾踐,可夫差又一次放過了勾踐。

三年後,夫差看到盡心盡力為自己服務的勾踐,覺得他是真心歸順自己,便允許勾踐回國。

那一日,夫差宴請百官,宣佈放勾踐回國,百官紛紛表示贊成,唯獨伍子胥不悅,拂袖而去。

次日早晨,伍子胥又一次來到宮殿懇請夫差殺了勾踐,這時候放勾踐回國無異於放虎歸山。

夫差看伍子胥一次次忤逆自己,心生不滿,直接拒絕了伍子胥的請求。

勾踐回到越國後,先後用計消耗吳國國力,荒廢吳國國政。

期間伍子胥多次勸諫都無功而返,而夫差對於這位倔強,不識趣的老臣也是越來越反感。

吳國的命運,在這一刻似乎便已經註定了。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欲興兵北上伐齊,伍子胥不同意。

夫差忍無可忍,便派伍子胥出使齊國,想借齊國的手除掉伍子胥。

齊國非常賞識伍子胥,便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希望他留下來為齊國效力。

可齊王低谷了伍子胥的忠心,伍子胥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好友鮑牧後,便孤身一人返回到吳國。

夫差伐齊,大勝歸來。

於是在宮中設宴,百官紛紛來賀,唯獨伍子胥伏地而泣,一番“越國不滅,吳國將亡”的言論惹得夫差大怒,把伍子胥趕出宮殿。

過了幾日,奸臣伯嚭誣陷伍子胥勾結齊國,有謀逆之心,夫差大怒,賜死了伍子胥。

這位頑固的老人臨死前依舊不甘心,吩咐家人在他死後將他的眼睛掛在東門,觀察越兵入吳後便拔劍自刎了。

也許,他並不是想看到吳國被滅,而是希望自己永遠也看不到有越兵入吳的時候。

但是,這一次伍子胥註定要失望了。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夫差自覺無顏面對伍子胥,命人在他死後用布蓋住他的臉,遂拔劍自刎。

有人覺得伍子胥太過執拗,不懂隨波逐流的道理。

可人這一生中註定會遇到無數的困難,若是一昧的認命,隨波逐流,那也許這輩子便只能在命運給你劃定的圈子裡打轉。

在春秋那樣的亂世裡,人們的命運迷茫而無所適從。

可伍子胥正是憑著不認命的精神,才在命運的洪流中一步步逆流而上,最後將願望得以實現。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認命的精神,才讓人類文明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

1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因一封辭職信爆火,又因開客棧被罵,她怎麼不去看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