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是一件事,為什麼用了三層包裝法,白茶還是存壞了?
第一位茶友說,他覺得紙箱太土氣,所以擅自換成了紫砂罐。
並且,在他的印象裡,紫砂罐比紙箱更堅實,更牢靠,用來存白茶肯定更好。
沒曾想,不出一年,白茶的香氣就變弱了,還散發著淡淡的酸味。
現在覺得很為難,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第二位茶友,形勢又更復雜一點。
三層包裝法確實做到位了,但每天都喝茶,每天都要開箱。
偶爾覺得太麻煩,乾脆不用膠帶密封,省得隔天還要重複。
所以,對方大概是來問村姑陳,難道白茶這麼矯情,隨時隨刻都得密封?
第三位茶友,圍繞的爭議點還是要不要密封。
他聽網絡上某位磚家說,白茶不能密封太死,否則裡頭不透氣,無法轉化。
於是乎,他想出了一個方案,不如每隔一個禮拜,就開箱透氣一次。
而剩下的時間,則還是按照原來的方法密封起來。
看著這些茶友的故事,村姑陳只能默默地在心裡嘆息。
回到文章的開頭,用三層包裝法存出來的白茶,為什麼還是免不了變質?
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
《2》
原因一:名不副實的“三層包裝法”
從字面上來看,三層包裝法只需要裡外包裹三層,把白茶裝在裡面就好了。
當然,大部分人聽到的版本,還是村姑陳首推的——鋁袋、塑料袋、紙箱。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又出現了很多新版的“三層包裝法”。
比如,用紫砂罐、陶瓷罐、木箱等容器,替代紙箱。
美其名曰:可以提升檔次,讓茶葉包裝看起來更“高大上”。
視覺上,的確是提升了不少。
但論密封的效果,未必有紙箱實用。
就拿紫砂罐來說,它是由一種特殊的泥料燒製而成,呈現為雙氣孔結構。
還因為沒有施釉,毛孔粗糙,容易吸收水汽。
當我們用手觸摸紫砂罐時,即便在大夏天,也會覺得冰冰涼。
並且,罐子屬於硬物,就算合上蓋子,周圍也多多少少留有縫隙,無法做到嚴絲合縫。
而空氣中無處不在的水汽,其實非常狡猾。
只需要順著這些小小的縫隙,就能滲透進去,與茶葉進行親密接觸。
就算裡頭還有塑料袋和鋁袋的保護,可長此以往,水汽積攢得越來越多,難保白茶不會受潮。
所以,保守起見,還是紙箱更加穩妥。
別看它其貌不揚,實際上是全能選手,只要把膠帶把四周的縫隙貼好,既能防潮防水,還能隔熱,還能隔絕異味,還能防磕碰……
可以說,除了長相普通,其它方面一騎絕塵。
當然,我們選擇存茶的工具時,不能只看外觀。
我們可以在別的事情上堅持外貌第一,但唯有存茶,使不得。
再精緻的存茶容器,不密封,不能讓白茶良好轉化,都是“花瓶”。
只可遠觀,而不可存白茶焉。
《3》
原因二:頻繁開箱
有些茶友,確實按照村姑陳所說,用上了鋁袋、塑料袋和紙箱。
而且,也做好了離牆離地,避光乾燥。
可是,他們忽略了最最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必須讓白茶長期呆在密封的環境下,並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剛開始的時候,總是處處小心。
每次取茶結束後,都會耐心地把鋁袋、塑料袋和紙箱,一層一層地恢復原樣,保持密封的狀態。
一旦時間長了,警惕性便會下降。
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偶爾幾次沒有密封,不會出什麼問題。
於是乎,為了方便自己喝茶、取茶,一連好幾天,都沒有將紙箱密封回去。
至於裡面存的白茶,只好順著主人的意思,暴露在空氣中。
不出十天半個月,就會發現,白茶的香氣淡了很多,不再是當初那樣,一開箱就是撲鼻而來的茶香。
如果生活在潮溼的沿海地區,甚至還會察覺到,茶葉中散發著淡淡的酸味、巧克力味。
很顯然,這些都是白茶受潮後的反應。
直到那時候,才發現,大事不妙。
可有些人不願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倒怪罪起白茶來,覺得它太矯情了。
不就是幾天沒有密封,怎麼就變得面目全非了?
此時的白茶,簡直比六月飛雪的竇娥還冤。
空氣中含有水汽,這是常識,大家都知道。
把白茶暴露在空氣中,無疑是在向水分子招手,讓它們大量地跑進來,和茶葉進行親密接觸。
等到白茶的含水量超標,變得不再幹燥,再加上高溫,很快就會過度發酵。
之後,正如眾人所見,跑氣、變味、受潮、發黴,依次找上門來。
其實,短期存茶也有專門的辦法。
可以選擇一隻乾淨的鐵罐,把近期1個月左右要喝的白茶,從大箱裡分裝出來。
剩下的白茶,繼續用三層包裝法,好好密封。
而平時要喝的話,就去喝鐵罐裡的白茶。
如此一來,既能節省時間,省事省力,又不破壞白茶的良好陳化,何樂而不為呢?
《4》
原因三:定期開箱透氣
眾所周知,白茶是一種喜幹怕溼的茶類。
水分,是它的天敵。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有些所謂的磚家跳出來說,白茶不能密封得太死,否則不利於轉化。
還提議,要定時開箱透氣,讓白茶呼吸,才有助於越陳越香。
此話一出,在茶圈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畢竟,大家把白茶買回家去儲存起來,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轉化。
而既然有了好辦法,必然會想著去嘗試。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多數的結局都是“翻車”了。
定期拿出來透氣的白茶,非但沒有越存越香,反而香氣越來越弱。
更有甚者,把好好的白茶,存出了巧克力味、酸味、煙味、黴味。
可想而知,這些磚家想出來的“偏方”,實在是誤人子弟。
不過是看很多新茶友沒有存茶經歷,隨便忽悠。
到時候,就算大家的白茶被存壞了,自己也不用負責。
儲存白茶,根本就不需要太麻煩,只要讓茶葉安安靜靜地呆在紙箱裡,暗無天日,離牆離地,避光乾燥。
如此,白茶就會開始不斷地進行物質轉化,陳化出更優越的品質。
定期開箱透氣,非但不能讓白茶呼吸,反而會讓好不容易聚積的香氣和營養,受到大量損耗。
並且,隨著水汽的進入,白茶的含水量也會增加。
最終,依舊逃不開受潮變質的悲劇結果。
所以,網絡上磚家的說辭,聽聽就好,至於能不能採納,還得靠思考。
只要瞭解了白茶的加工,知道白茶越乾燥越好,就不會相信定期開箱透氣的鬼話了。
《5》
存茶,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恆的事情。
家庭存茶的條件,難以達到專業倉庫的標準。
既有抽溼機、空調,又有通風設備,還有專人每天負責密封紙箱。
因此,普通茶客一個疏忽,就會導致白茶受潮。
但是,習慣成自然,當存茶這件事融於生活,就不再覺得困難了。
堅持用紙箱,每天都檢查是否密封,潮溼時開空調除溼……
做好了細節,茶葉就能夠堅守本心,並用好風味來回報主人。
千萬千萬,不要等到發現茶葉變質,心疼不已時再後悔。
以犧牲好茶作為代價,實在是太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