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

著名作家周國平說: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年少時,我們嚮往繁華,追求精彩,喜歡熱鬧。

中年時,我們嚮往平淡,追求極簡,喜歡獨處。

獨處不是靜止,不是封閉,是從越來越喧囂的生活中,找回了自己。

這既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成長。

獨處,精簡圈子

很喜歡一句話:低質量社交,不如高質量獨處。

熱鬧是別人的狂歡,獨處是自己的自由。

前些日子,碰到一位中年朋友,抱怨老公沉迷社交。

她曾幾次提醒他,你都四五十歲人了,成天花天酒地,沒有掙到錢也不著家。

她老公說:“你懂什麼?這是、生意場上潛規則的社交,也叫放長線,釣大魚啊。”

有一天,她爸得了重病,需要一大筆錢治療。

家裡的錢不夠給老爸治病,於是就讓他找朋友借錢。

他拿起電話打給其中一個朋友,朋友說:不好意思,最近手頭緊,沒有富裕的錢。

接著,分別給其他三位朋友打了電話。有的說,剛換了一套大房,付了首付。有的說,換了一輛跑車,還有一位聽說借錢,直接把電話掛了。

此刻她的老公傻傻地站在原地,如夢初醒。

社交的本質是利益互換,但是,當一個人的能力、地位、資源配不上野心時,盲目社交不如抽出時間來獨處思考,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才是當下該做的事。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有句話說得好,庸者沉溺社交,智者獨處思考。

在觥籌交錯、往來喧囂的娛樂圈中,陳道明特喜歡獨處。

別人都擠破頭地製造話題,增加曝光。他則是除了工作,其餘時間都很安靜。

一次,他在楊瀾的採訪裡說:“我上酒桌應酬就是煎熬。”

日常生活中,他推掉一些酒席,用來看書、練字、彈琴。享受這種獨處的清幽、自在。

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優秀的人,在獨處中成就自我。

雖然我們無法達到高人的境界,但至少可以騰出點時間來獨處、思考。

人一旦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就會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獨處,清除雜念

一個人在獨處時,能屏除雜念,讓心清空,從而產生靈感。

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跟著師傅學了三年琴技,想要精進,但是無法突破自己。

師傅對他說:我沒什麼能教你的了,帶你去見我的師父子春,你向他請教吧!

於是,師父帶俞伯牙來到一處山谷,讓在這裡等著,自己去去就來。

但是,一連幾天,師父都沒有回來。

俞伯牙獨自在山谷中,以青山綠水為伴,採摘野果為食,與花草蟲鳥為友。

內心極靜,靈感如泉水般湧現,創作出了《高山流水》《水仙操》等曠世佳作。

當你獨處時,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收穫與別人不能收穫。

獨處時,清除雜念,方能心無掛礙。

李宗盛的《凡人歌》裡唱道:“你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

武當派第14代現任掌門鍾雲龍道長,行走江湖,遊歷四方,功成名就成為一代宗師之後,不得不去管理很多俗事雜務。

為了消退這些雜念困擾,專心練武,他在武當山五龍宮背後的懸崖峭壁之中,開鑿了一個山洞,叫作雲龍洞。

面對危險的懸崖峭壁盤膝打坐,參禪悟道,放下手頭一切事物,靜下心來和自己相處,和自然融為一體,凝心會神,排除雜念。

即便是大師,也有雜念,更何況是他人?

只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通過獨處磨鍊自己的心性。

懂得邊走邊扔,把雜念扔出去,斷了那些可有可無的念想。

獨處,讓人心靈歸於平靜,讓人清醒。

獨處,自我增值

獨處的歲月是一個人是最好的增值期,拉開人與人差距的,也就是你獨處的時光。

他曾在北京一家報社任職,隨著互聯網的崛起,傳統媒體行業逐漸被新媒體所替代,洞見君辭職回了老家。

當時的他很迷茫,不知道人生方向在哪?

他獨自租了一處房子,和家人分開。每天做的事情主要是看書、鍛鍊身體,就這樣過了三年。

三年獨處,他閱讀了大量書籍,也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獨立思考。

最終成就了現在全網數一數二的新媒體。

真正讓你強大的,是在獨處中思考,在學習中沉澱。

和別人在一起,總是處於社會狀況。

只有在獨處時,才能真正發現自己,認清自己,迴歸真實的自我。

路遙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隻身一人到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煤礦醫院,在一間會議室改成的工作室裡,一住就是四年。

在此期間,他埋頭寫作,唯一的夥伴就是一隻經常吃他饅頭的老鼠。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保持著專注,最終完成的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世界》,一舉奪得茅盾文學獎。

真正懂得獨處的人,是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升和充實自己。

懂得享受獨處的人,可以把複雜的事情變得簡素,把枯燥的日子過得豐盈。

人到中年,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有時候難免感到身不由己。

只有修煉內心,讓自己平靜,才能真正擺脫生活的千瘡百孔,與自己和解,讓生活慢慢成為曾經期望的樣子。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何謂氣交: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