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人生,就像顛簸在海上的小船,顛沛流離,漂泊不定。跌宕起伏的求官之路和苦難坎坷的生活歷程充滿了艱辛,他所經歷的政治挫折、貧窮、飢餓、疾病、逃亡,都是一般人無法想象和承受的。但正是因為這些苦難與坎坷,才鑄就了杜甫那悲天憫人的仁者情懷,才成就他“詩聖”美譽。
從現代人的眼光看,杜甫窮困一生,人卻很“靠譜”,他是男人楷模,值得託付一生。
忠誠正直,正人君子
安史之戰爆發之後,杜甫先帶著家人逃難,從當時的奉先往北到了鄜州。他一到鄜州,將家中妻子兒女安頓好,就去投奔剛剛即位的皇帝,結果皇帝沒找著,反而被叛軍抓了起來,關押在長安,長達一年之久。好不容易逃出長安,在未知家人死活的情況下,執著地尋找處於戰亂中的皇帝。
杜甫拜見肅宗的時候,腳穿著一雙破麻鞋,衣服破爛不堪,面色衰老令人感傷。肅宗感念杜甫的忠心舉動,授予左拾遺一職。
時處於安史之亂,國家雖然破敗,可是山河依然在,在杜甫看來,投奔國家,就是為君主盡忠。
而杜甫不是以皇帝唯唯諾諾,毫無原則,只要皇帝的言行違背了國家的利益,他就要給皇帝提意見,絲毫不考慮個人的安危進退。因此,在任左拾遺時,就房館罷免一事向皇帝提出意見,之後遭到疏遠,杜甫一心為社稷可見。
關愛妻兒,不離不棄
杜甫自從開元三十九年(741)三十歲時與小他十多歲的妻子楊氏結婚後,沒有再娶過小妾。在唐代娶妾是非常普遍的,足見他對妻子感情深厚。他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父親,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教兒女仁、義、禮、智、信等為人之道,還有賦詩作文。
在杜甫生活的每一個重要階段,妻子兒女都是杜甫詩文和情感世界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春望》是安史之亂期間杜甫被羈押長安時所作。“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作者已經被羈押長安九個多月,國家破敗,官軍節節敗退,家人生死未卜,音訊全無,“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人憂愁焦慮呀。
推己及人,仁愛情懷
杜甫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他不僅一年到頭為老百姓的苦難生活而憂心如焚,而且當自己身處艱難之際,依然為百姓考慮前途。
杜甫自身生活異常艱難,處於安史之亂中,他的生活簡直就是叫花子生活。為遠離戰火,杜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從洛陽回到華州,七月從華州前往秦州,十月全家由秦州前往同谷,這一年的年底又來到成都。一直顛沛流離生活,對於幸福生活的要求已降到只求有個安身之所。直到成都,在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草堂,生活總算安定了近四年。
杜甫心中所念始終是聖人的理想,哪怕遭逢亂世,自顧不暇,他多麼希望國家強盛,為普天下的寒士建起又大又明亮的房屋,即使再大的風雨,也可以穩如泰山,生活無憂。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正月,歷經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被平定了。這對於杜甫來說,真是天大的好消息。詩人聽到捷報後欣喜若狂,奮筆疾書,寫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生平第一首快詩”。
聯想詩人在戰亂中所遭受的不幸,這巨大的喜訊使他將戰亂中受到的流寓的悲涼與無奈如火山爆發一般傾瀉當來:“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人逢喜事精神爽,天公作美,天氣晴朗,春景絢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盡情地放歌飲酒也不足以表達內心的喜悅。
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杜甫的所思所想、所愛所恨、所喜所憂、無不牽繫百姓心聲,成就了其詩歌沉鬱頓挫風格,“詩聖”美譽。
而杜甫忠誠正直,家庭責任,仁愛情懷,也是一個優秀的男人楷模。
詩句意境運用
人生有春華秋實,也有蕭瑟寒冬,行而不輟者自會通向一片新天地。奮鬥中難免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受挫感傷,而心懷希望,就是前進力量,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成就之時,伴隨的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瀟灑喜悅。
#古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