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經是子思寫的。
易傳《彖》也是子思寫的。
確鑿的證據,就是《彖》中屢屢出現的“志行”一詞。
不妨細品。
一、“志行”與剛
《彖》是專門解釋《周易》彖辭的。
除了說到“志行”,還經常會說到“剛”。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
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
細觀這幾處出現“志行”的句子,幾乎都提到了“剛”。
剛和柔,就是《彖》對於陽爻和陰爻的的代稱。
《小畜》卦的二爻和五爻這兩個中爻,都是陽爻,故曰“剛中而志行”。
《巽》卦的二爻和五爻這兩個中爻,也都是陽爻,故曰“剛巽乎中正而志行”。
《豫》卦的陽爻不在二五之中位,所以作者只說“剛應而志行”。
《升》卦的陽爻在下卦之中,又和上卦居中的陰爻相應,所以說“剛中而應”,“志行也”。
由此可見,《彖》的作者說“志行”,都是特指“剛”的情況。
剛中則志行。
剛應則志行。
二、大人之志
《彖》的作者不僅把陽爻稱為“剛”,還稱之為“大”。
反之,陰爻稱為“小”。
《周易》也是以大小來稱呼陽爻和陰爻。
比如“小往大來”和“大往小來”,都是指陰陽的往來。
大,就是大人。
小,就是小人。
所以,“志行”之志與剛有關,與陽有關,與大人有關。
它特指的是大人之志。
三、大人之志行
志者,心之所之也。
大人之志,又要如何“行”呢?
答案就在子思所作的《性自命出》裡面。
凡人雖有性,心無定志,待物而後作,待悅而後行。
這是說,凡人之“志”,“待悅而後行”。
子思在《五行》中也說:
“君子無中心之憂則無中心之智,無中心之智則無中心之悅,無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無德”。
巧的是,子思在《文言》中也說:
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所以,大人心中樂而有德,才能夠“志行”。
這個使得大人樂而志行的德,就是孚。
也就是子思最為推崇的至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