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詩精選#清詩一首,此詩情調低迴掩抑,淋漓悲慨,在當時飲譽九州。
和阮亭秋柳詩原韻
冒襄
南浦西風合斷魂,數枝清影立朱門。
可知春去渾無跡,忽地霜來漸有痕。
家世淒涼靈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
曲中舊侶如相憶,急管哀箏與細論。
冒襄是江蘇如皋人,被稱為明末四公子之一,明朝滅亡後他歸隱山林,始終沒有出仕清朝,即使清朝廷下詔徵山林隱逸他也堅辭不受,到了晚年以賣字畫為生,生活過得極為貧寒。順治十四年的秋天,王士禛來到大明湖畔會諸名士,觸景生情,於是寫下了他的成名作《秋柳》四首,冒襄讀後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於是依韻和了四首,這首《和阮亭秋柳詩原韻》是其中之一,盡顯他的黍離之悲,亡國之痛,讀來令人潸然淚下。
首聯描寫朱門裡的柳樹和水邊的柳樹,大明王朝滅亡後,秦淮樂籍歌伎們的遭遇就像這柳樹一樣,有的進入了朱門,有的當了道姑,所以他們的命運也不一樣,在朱門中自然是春風得意、清影婆娑,而在水邊的自然是在蕭瑟秋風中抖動枝條,黃葉隨風飄落。“南浦”指的是南面的水邊,語出《楚辭·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頷聯描寫朱門裡的柳樹,而身在朱門裡的歌姬們,她們哪裡知道春天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自己的青春也隨之悄然消失,而清王朝的貴族們就像秋風一樣,肆虐地摧殘著這些歌姬,以及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
頸聯說的是這些樂籍歌伎們大多出身貧苦人家,她們在朱門中像弱柳一樣供人御用,身世十分淒涼,其實她們也像正常人一樣嚮往著自由。大明王朝滅亡以後,這些樂籍歌伎們遭到清王朝貴族的摧殘,大多數成為了莫愁女一樣的不幸女子,她們就像蕭疏的秋柳憔悴不堪,本來身世就淒涼,又遭到清貴族的蹂躪,她們不得不選擇顛沛流離的生活,從而使她們悲憤交加。“家世淒涼靈武殿”用南朝《藝文類聚·木部》:“益州刺史劉俊向齊武帝蕭賾進獻呢幾株弱柳,齊武帝便將它們種植在太昌靈武殿前,經常誇讚這些柳樹就像當年張緒那樣風流可愛”這一典故
尾聯描寫這些樂籍歌伎們懷念過去的情誼,她們唱著激切哀傷的曲子,彈著哀婉的琴曲箏聲,傾吐自己對故國的思念。樂籍歌伎們就像楊柳一樣蕭條,如今山河易主,風霜如割,詩人冒襄只能藉助“急管哀箏”宣洩心中的亡國之痛、黍離之悲。此詩情調低迴掩抑,淋漓悲慨,在當時飲譽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