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解老》,出自《韓非子》,是韓非對《老子》一書的解釋。《老子》又名《道德經》,共八十一章。

在《解老》一文裡,韓非從法家的立場,對《老子》進行了評判,提出「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也就是說,道是萬物生成的原因,是理的總彙合。

本文選自《解老》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饗讀者。

德者,內也。得者,外也。

所謂德,就是內部具有的東西。

所謂得,就是外部得到的東西。

點評:韓非認為,德,是人的內在本質。以無為而積累,以無慾而成就。還認為,若精神不遊移身外,那麼自身內在的本質就能保存。

用之思之,則不固;不固,則無功;無功,則生於德。

使用且思考它,

德就不能鞏固。

德不鞏固,就會沒有功效;

沒有功效,是自以為有德。

點評:老子曾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就是說,最高的德不自以為有德,因此才是有德的。所以,韓非認為,如果使用或者思考德,那就是自以為有德,不是真正的有德。

夫無術者,故以無為無思為虛也。

那些不能夠掌握道術的人,

故意用無為無思來表現虛。

點評:韓非認為,若故意用無為無思來表現虛,那麼心中因不能忘記虛,而被虛所牽制。

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今制於為虛,是不虛也。

虛,本義是指心意不受任何東西牽制。

而現在被虛所牽制,就不是真正的虛。

點評:韓非認為,真正做到虛的人,能夠做到無為,也不把無為當作經常要注意的事。

虛,則德盛;德盛之謂上德。

真正做到虛了,德就充實;

德充實了,就是最高的德。

點評:老子曾言:「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也就是說,最高的德是無為而又無所不為的。所以,韓非認為,心虛的人是因為做到了無為,能做到無為,德自然充實,就能達到「上德」。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報也。

所謂仁就是說內心高興,自然而然地去愛人;

他喜歡別人得到幸福,不喜歡別人遭到禍患;

是內心抑制不住的情感,

並不是為了求得報答啊。

點評:老子曾言:「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也就是說,最高的仁有所作為卻不是為了什麼而作為。所以,韓非認為,真正的仁,是內心喜悅之情的自然流露,不是為了求得別人的報答。

義者,謂其宜也,宜而為之。

所謂義就是關係處理得適宜,

因為處理得適宜,才會去做。

點評:老子曾言:「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也就是說,最高的義是要有所作為,而且要做到十分恰當。所以,韓非認為,最高的義是能把各種關係都處理得很適宜,才會去做。

禮者,所以貌情也,群義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貴賤賢不肖之所以別也。

所謂禮就是用來表現內心真情的,

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有條理的表現,

是君和臣、父和子的交往準則,

貴和賤、賢和不肖分別的形式。

點評:韓非認為,如果一個人內心懷有尊敬的感情,但卻說不出來。可以用卑拜的動作來表達心意。這正是禮儀的作用。

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隨侯之珠,不飾以銀黃。

和氏之璧,不用五彩來裝飾;

隨侯之珠,不用金銀來裝飾。

見必行之道則明,其從事亦不疑;不疑之謂勇。

看到了必行之理就是明智,

聖人做事時心中沒有疑惑;

心中沒有疑惑,叫作勇敢。

點評:韓非認為,聖人能夠掌握事物的法則,所以做事一定能夠成功。而且做事的時候不會心生疑惑。不心生疑惑,就叫做勇敢。之所以不心生疑惑,是有一顆慈愛之心。

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

道,是萬物之所以這樣的原因,

也是萬物道理的總彙合。

點評:韓非認為,理,是構成萬事萬物的條理。道,是萬事萬物之所以構成的根據。而且,事物內部各有自己的理,不互相侵擾,也受其制約。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3種洗茶後才能喝的老白茶,它們的錯誤點你想象不到,別再踩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