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與小陳夫妻曾經就職於京滬一帶的互聯網大廠,收入頗豐,但人很辛苦,厭倦了996與007的他們一直喜歡去異國他鄉體驗不同的生活,憑藉了二人紮實的編程技術與嫻熟的英語,他們成功申請到了加拿大楓葉卡後踏上了新的生活征程!
異國的一切對於他們顯得很陌生,雖然沒有北上廣那樣的喧囂,但由於該國地廣人稀,其熱鬧度遠遠不及國內,雖然拿到該國身份,但為了新的生活,一切都要重頭開始。二人在國內就做了很多年的碼農,通過當地應聘,重操舊業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那做啥新的工作呢?二人觀察了當地就業市場,發覺白領工作的收入要遠遠低於維修技工,建築工人這些藍領職業,但即使放下當初白領面子來從事後者的話,無疑是難度重重,畢竟隔行如隔山。
細心的小陳發覺當地人對食品的種類不是很講究,不像國內那樣豐富多彩,各個地方有不同菜系,無非就是漢堡,三明治,沙拉與薯條等,這些製作都不是很複雜,而且她觀察到離家不遠有兩所中學,在門口支給攤位賣早點不錯。
二人說幹就幹了,他們發覺當地的孩子喜歡吃薯條,於是他們的早餐就以薯條為主,起初生意不錯,但後來就漸漸不行,原來加拿大氣候寒冷,剛剛做出來的薯條很脆,但被冷風一吹很快就軟了,吃在嘴裡就顯得口感欠佳。
不像其它快餐廳的薯條是用專門烹飪,保鮮度更好,這夫妻流動攤根本不是它的對手。
那賣啥好呢?小夫妻頓時陷入了迷茫,小王無意間看了一眼廚房裡的兩根大白蘿蔔,似乎眼前一亮!但臉色變得深沉起來。小陳不解地問道:“你是不是有點不舒服,看你咋不對勁呢”?
小王說道:“看到蘿蔔,我想起了小時候在上海經常吃的油墩子,這做起來比薯條更容易,但要有專門的鐵質模具的,這裡根本找不到,即使回到大陸也不一定有啊,這而且是一種傳統手工打造的東西,現在根本沒有人做這了”!
“儂嘎只阿木林,你咋不想想舊貨市場就沒有這玩意兒嗎?有的東西還是要靠野路子的”小陳責備道。經過妻子這麼一點撥,小王瞬時放下了思想負擔。
二人乘回國探親之時逛遍了上海很多舊貨市場,總算在寶山張廟的某個流動攤位看到三個油墩子模具後花了三十元像買到寶貝似的。這三個模具洗了半天,又用砂紙拋光後漸漸恢復了金屬光澤。
當二人滿心歡喜進入加拿大境內進入邊檢時,裝有金屬模具的行李在經過機器查驗時被要求打開檢查,加方人員看著這三個“奇怪”的東西,問夫妻兩到底是啥玩意?小陳一邊用嫻熟的英語解釋模具的用處,再一邊用手來回比劃著,總算過了關。
一路上二人去了市場買了很多白蘿蔔,蔥,麵粉與各種調料後開始做了,次日大清早就在學校門口支起了攤位,一邊煎油墩子,一邊賣了,每隻為三加元,一下子賣了很多,與薯條不同的是:即使油墩子外皮受到冷風影響變軟後,裡面的蘿蔔絲餡還是熱的,而且鬆脆帶有嚼勁道,同時還隱約伴有一絲青蔥與麻油的香味。
對於長期習慣了油炸薯條的外國學生們而言,油墩子無疑像一個新奇外來食品,激發了他們的味蕾!夫妻二人的油墩子賣得很火,有一次偶然學校裡走出一個兩鬢斑白的中年華人,買了兩個油墩子,一邊吃,一邊眼中閃爍著淚花。
“老師,您這是怎麼了?是不是今天做的油墩子味道不太好“?小陳關心問道。“不,不,這味道不錯,我已經離開上海近三十年了,吃到這個油墩子彷彿回到了以前充滿煙火氣的兒時,再給我來十個,我得好好拿回去讓家人品嚐,雖然我們身處海外,但不能忘本”!
看著中年人離開的背景,小王與小陳繼續忙著,看著一個個油墩子在滾燙的油鍋裡翻滾,二人臉上充滿著欣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