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開手機,就有餘秀華事件推送,不由得你不看兩眼。
其實,我不是很想看,這和整天看別人的家長裡短沒什麼區別,看多了和嚼舌根也差不多。
不就是一些家事嗎?天天推來推去的,好像全世界人們都很關心他們似的。
但推給你,你就忍不住看一眼,不知不覺地就得嚼一次舌根。
對於餘秀華,其實我一直是抱著一定的同情心的。
她剛上網時,我關注過她,後來見她屢次罵人,就不再關注了。
她罵人也沒什麼大錯。
能寫詩是她有才華的表現,能罵人是生活造就了她,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生活的產物,沒的選擇。
身體束縛了她,才華成就了她的靈魂,她是一個極端的矛盾體。
她罵人是因為她受的苦太多,她需要發洩。在她沒出名前,她活得一定是很難的。既然世人從來不關愛她,她也沒必要對世人溫情以待。她沒什麼大錯。
有時候我們看小孩子的身上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叛逆得很厲害,人們只看到孩子的表象,卻不去關注孩子內心的精神是否倍受摧殘。餘秀華以遍體鱗傷來抵抗這個叫她吃盡了苦頭的世界,她的怒火以罵人的形式表現出來。
其實除了她,這個世界上受盡委屈的還有很多很多人。
其實,受委屈的人,都很想像她一樣活得痛快淋漓,既然世界不愛我,我又何必愛這個世界?
但是生活不能這個樣子,因為一輩子很難熬,你不放過別人,就是不放過自己。
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福的人有各種各樣的痛苦,痛苦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模樣,有的變成了怪獸,有的涅槃得到了重生。
雖然後者很難很難,但也不能不這樣過。
就像是人家一出生就站在了零點上,而不幸的人則一出生就站在了負數了,你為了到達零點可能都要拼盡全力,可能用盡半生才能與自己和解。
但是不和解能怎麼樣呢?你只有這可憐的一生,你不拯救自己,誰來拯救你?
餘秀華是值得同情的,她的身體束縛了她。在世人的眼中,她的外形是不美的。
世界偏愛美麗的人,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現實。
好看的人,生在鄉村裡都可能被皇帝選中一步登天,不好看的人,生在皇宮裡也會淪為別人的笑柄。好看的人做什麼都是對的,不好看的人笑一下都被人笑話。
你怨世界不公平嗎?怨了有什麼用?
生活不偏愛不好看的人。簡愛悲憤地說:“難道因為我不美,我不好看,我就不配得到愛情?”
是的,不好看的人,總歸是大概率難以得到愛情的。
諸葛亮那樣愛黃月英,這事可不常發生。
王小波多有才呢,只可惜生了一張“醜臉”,他自己還自嘲呢。要是生得玉樹臨風的話,李銀河怕是第一眼就愛上了。
走在街上,看到俊男靚女就說他們是天生一對,看到醜的一對,難免不在心底裡暗笑。
鐘樓怪人卡西莫多對愛絲梅拉達的算不算愛情呢?就因為醜,所以他不配。
外在的東西和內在的靈魂,哪個更值得人們尊重?
話好說,現實可難以被打破。
人們總是願意把善良的目光送給好看的人的,哪怕這個人道德敗壞,人們也不吝惜自己的讚美。《紅與黑》裡的於連就是個欺騙女人感情的騙子,怎麼樣?長得好看,女人甘心為他付出一切。
餘秀華受身體的苦太久了,她渴望感受正常人的生活,其實很有些飢不擇食了。
當然她自己是清醒的,她知道她在圖什麼,對方在圖她什麼。
但是她又是不清醒的,她把這稱之為愛情。
愛情是兩個靈魂相近的人發生的精神上的昇華,她和他沒有精神上的溝通。她也說了,她和寫作的人交談時,他在一旁插不上話。
他只是世俗裡的一個人,他有著簡單的動物般的情感,追求的不過是一個“利”字。
可惜,餘秀華迷失了,因為她沒有的東西突然降臨,她太迷戀了。
她有才華,所以她藉著才華的翅膀飛出了束縛她的狹窄的鄉下。
她有才華,但才華同時也是她的桎梏。她渴望找到與她靈魂相通的人,但是她的身體束縛了她,她很難遇到那個人。才華拉著她往天空裡飛,但是僵硬的身體把她固執地拉回沉重的大地。
她想用粗俗的語言打碎世界帶給她的桎梏,但是她打不碎,每一分每一秒,身體都在提醒著她。
她怨恨著男人,又迷戀著男人。她一生都在渴望愛情,但愛情只能發生在靈魂相近的人之間,她得再等等。
文人需要愛情來維持激情,她顯然也是。
可是她找的人不對,這個人與她之間發生的不是愛情,只是鬧劇。
要是遇到一個像她一樣文藝的男人,那成就的將是佳話,可是現在她把一切都弄糟了。
想遇到好一點的人,就努力讓自己變好一點。
整天罵來罵去的,好人也讓她罵走了。
以前她剛在網上火起來時,也是和一個人罵來罵去的。其實有什麼意思呢?你不理她不就完了?何必把自己弄得體無完膚人不像人?很多人這樣勸她,她對人家一通大罵,彷彿人人都在害她。也就是那時起,就取消了關注。
錢鍾書說:“如果你吃到了一顆雞蛋,覺得好吃,又何必去認識那隻母雞呢?”
有才華的人還是不要把自己不堪的一面全展示給世人為好,我們也沒必要對一個有才華的人瞭解得面面俱到。但人家非要把自己弄得很熱火朝天,我們也沒辦法。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力。
有人覺得餘秀華寫的詩不好。我看過她的兩本詩集,覺得還是不錯的。這個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我覺得看一個人的作品要從更全面的地方去看,不能只揪住某句話某一篇去批判。因為人是流動性的,作品也是有不同階段的。
以前我讀朱自清全集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他早期的作品過於唯美,而後期的作品風格與前期則明顯不同。但是我們讀課本時只學了一兩篇,就會對他有一個固定的印象,以為他只能寫那樣的文章。
其實作家的作品,一時一態,都不是真正的他,要想了解一個作家,必須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讀了之後才能發表意見。
餘秀華有靈魂熱情的一面,也有現實悲涼的一面,她是一個悲哀的矛盾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