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互文與互體,是相似的兩種修辭方式。周振甫在《詩詞例話·互文和互體》中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互體的句子,不知道他是互體,同樣可以解釋。互文的句子,不是到它是互文有詩就不好解釋。
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先看看這兩者的區別。
一、互文
說起互文,我們必然會想起“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因為這句是無人不知,所以會有人誤解,互文一定是一句詩中才會出現。其實互文未必是一句詩,也有兩句以上的互文
1、單句互文
先看看王昌齡的這首《出塞曲》: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徵人尚未還。但願龍庭神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解釋說:
邊防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
一般解釋為秦漢時期的明月,秦漢時期的關。被詩人簡化成了:秦時明月-漢時關。
我倒是覺得,原句應該是:秦漢時期明月關,被詩人拆開組合成了:秦時明月-漢時關。並不是簡化和省略,而是句法結構上的調整。
2、多句互文
互文並非只在一句之中出現,周振甫先生舉例的是《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迢迢,遙遠,皎皎,明亮。即迢迢皎皎的河漢女與牽牛星,這是兩句詩句的互文見義。當然,這兩句也可以合為一句:皎皎迢迢牛女星。漢時流行五言詩,這兩句無法合併為一句五言詩。
又如《木蘭詩》中: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撲朔,跳躍,迷離,眨眼。也是互文,雄兔雌兔腳撲朔、眼迷離。這就很難合併為一句詩了。
《木蘭詩》中,還有多句的互文: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木蘭去買馬,同時把裝備也一起置辦齊全。
3、文章裡的互文
除了詩句中的互文,文章裡也常見互文。周先生舉例的是劉勰《文心雕龍》中的駢句:
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搆
曹植拿起紙來(寫文章)如同念熟了一樣,王粲下筆(寫文章)好像提前寫好了一樣。寫文章,不能只用紙或者只用筆,需要紙和筆一起。所以這兩句也是互文。意思是:曹植和王粲舉筆、援牘,如同口誦、宿搆一樣厲害。
互文,是把應該一起詞語分開來說,所以理解的時候,要恢復原狀,合在一起來理解。如果分開理解就會誤解本意。
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就不能理解為明月屬秦,關屬漢,而是明月與關同時屬秦漢。花木蘭也不是東南西北四個地方去買馬和裝備。
二、互體
互體,和雙句互文在形式上相似。但是內容上有區別。
互體是上句有下句的詞,下句有上句的詞,例如杜甫《狂夫》中的頷聯: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上句說風中的翠竹,下句寫雨中的荷花。但是翠竹的娟娟淨,有雨水洗過之意,荷花的冉冉香,有風中傳送之意。
所以說,上句寫風暗含雨,下句寫雨暗含風。
又有楊萬里《春晚往永和》中的頷聯:
春事已如許,山居殊未知。【綠光風度麥,白碎日翻池】。景好懷翻惡,人嬉我獨悲。郊行聊著眼,興到漫成詩。
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評價互體時說到:
風含雨浥一聯,上句風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風。謂之互體。
楊誠齋詩:綠光風動麥,白碎日翻池,風日互映,亦本於此。
但杜本無心,楊則有意矣。
羅大經說杜甫並非有心這些寫,而楊萬里是有意學杜甫這麼寫。表示杜詩自然,楊詩刻意,楊不如杜。
喜歡作詩的朋友,在創作時應該會遇到互體的情況。這時候會考慮是不是上下合掌了呢?上面有過風了,下面是不是要避開風的內容呢?
從古人對於互體的解釋來看,出句如果有對句的內容,那麼最好對句也有出句的內容,這樣的話上下形成平衡,也是一種錯綜的對仗方式。
結束語
從周振甫先生的解釋來看, 互文是前後要合併起來理解,如果不作互文,就難以理解本意了。
例如“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並不是說雄兔腳撲朔,眼睛不迷離,而雌兔眼迷離,腳不撲朔,否則就不會“安能辨我是雄雌”了。只有放在一起理解,才知道,無論雌雄都是腳撲朔、眼迷離,所以不好分辨。
互體的句子,不知道是互體,也可以解釋。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周振甫談詩,關於詩的神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