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南帝、北丐、東邪、西毒四人便是武林天花板一般的存在,以東邪為例,那全真七子也算是江湖中的一流高手了,可他們七人合力也沒能拿下一個黃藥師,可見五絕的差距與其他高手有多大。
五絕已然恐怖如斯,但根據書中的設定來看,武林中曾有過一位凌駕於五絕之上的高手,即“中神通”王重陽,東南西北四絕對他的評價都極高,那人的武功自然是登峰造極。
(僧人劇照)
《神鵰俠侶》中,楊過和小龍女也在古墓中看到了王重陽刻下的“重陽一生,不弱於人”的遺言,不過王重陽這話或許誇大了,至少有一位高手的實力就在他之上,那人便是斗酒僧,這位曾經贏過王重陽的斗酒僧到底是何來頭?
一、九陽真經的來歷
王重陽本就是個只存在於眾人回憶中的角色,而那斗酒僧則更加神秘,王重陽的強大至少還有武林群雄可以作證,而“斗酒僧”這個角色的“名字”甚至都只有兩個人知道,一個是與他斗酒的王重陽,另一個則是後世的第三十四代明教教主張無忌。
當年還是個毛頭小子的張無忌意外在蒼猿的肚子裡發現了一本保存完好的秘籍,而那便是與《九陰真經》齊名的《九陽真經》,其作者便是被讀者稱為“斗酒僧”的那位高人。
原著道:“將四卷經書從頭至尾翻閱一遍,揭過最後一頁,見到真經作者自述寫真經的經過。他不說自己姓名出身,只說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某日在嵩山斗酒勝了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觀《九陰真經》,雖深佩真經中所載武功精微奧妙,但一味崇揚‘老子之學’,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尚不及陰陽互濟之妙,於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經》的行縫之中,以中文寫下了自己所創的‘九陽真經’。”
(張無忌持九陽真經劇照)
這就奇怪了,這僧人也不知是何來頭,有多大的面子,為何全真教掌教王重陽會願意以《九陰真經》為籌碼與他斗酒?
這著實荒謬,要知道王重陽當年召集東南西北四絕展開華山論劍就是為了將四人打服,繼而親自保管《九陰真經》,不讓它落入奸賊手中,禍害武林,照理說,王重陽絕不可能將這經書以如此荒謬的形式交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僧人。
難道是因為王重陽打不過這僧人,才不得已答應了他斗酒的要求?
似乎也不合理。
二、天下第一的含金量
一個人的武功要比王重陽還強,可以說是不太現實的,這一點從書中登場的東南西北四絕身上就能看出來。
這四人在書中是橫著走,除了他們彼此之間有能力牽制對方,旁人根本奈何不得他們,而且當年有心爭“天下第一”頭銜的五絕其實都是十分傲氣的,若不是對自己的實力絕對的自信,他們怎會前去華山論劍?
尤其是“東邪”黃藥師,這人十分傲氣,武林中能讓他佩服的人可沒幾個,然而他對王重陽的評價卻非常高。
他的原話是:“自重陽真人逝世,從此更無武功天下第一之人了。”即便王重陽死了多年,他也覺得餘下的東南西北四人遠未達到王重陽的境界。
而洪七公也誇讚過重陽真人:“要講武功,終究全真教是正宗,這個我老叫化是心服口服的。”
而一燈大師則說:“王真人英風仁俠,並世無出其右。”
(東南西北四絕劇照)
所以毋庸置疑,王重陽那“天下第一”的頭銜是含金量實力,完全是靠自己的實力爭來的,也正因為如此,世上幾乎不可能有人會比他強。
而且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王重陽是個出家人,還是個得道高人,他自然是不會撒謊的,如果說當年他斗酒敗給了斗酒僧,那他又如何會在古墓中刻下“重陽一生,不弱於人”的說法?顯然這也是不合理的。
於是一種猜想在筆者腦海中浮現出來,有沒有一種可能,王重陽就是斗酒僧。
三、義士?宗師?武痴!
王重陽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早年間的他其實算不上是個純粹的“武林人士”,他身上更顯眼的標籤是“抗金義士”,《神鵰俠侶》原著第七回中就強調過這一點。
原著道:“王重陽先前尚因專心起義抗金大事,無暇顧及兒女私情,但義師毀敗、枯居古墓,林朝英前來相慰,柔情高義,感人實深,其時已無好事不諧之理,卻仍落得情天長恨,一個出家做了黃冠,一個在石墓中鬱郁以終。”
(馮蘅持九陰真經劇照)
甚至就連林朝英主動追求他,他也始終以抗金大業為重,無心兒女私情,以至於誤了林女俠終身,他們二人的故事說來也是遺憾。
除了“義士”之外,王重陽自然也是聞名天下的一代宗師,他作為全真教掌教,可以說是讓全真教成為了天下第一門派,力壓當時的少林派。
不過除了“義士”和“宗師”的標籤之外,王重陽也是一位武痴,其實道理很簡單,他若不是武痴,又如何能夠將武功提升到能夠力壓東南西北四絕的高度?要知道那四人可都是武痴,他們對習武的執念是肉眼可見的,只能說王重陽對習武的執念更勝於他們,所以才能成為天下第一。
也正因為王重陽是個武痴,所以他難免會存在些許私心。
試想你是王重陽,你好不容易力壓東南西北四絕,得到了《九陰真經》,會忍住不去翻看其中的精妙武學嗎?
而根據書中的情節來看,王重陽還交代自己的弟子們不要修煉《九陰真經》,這是為何?
答案或許很簡單,他發現了《九陰真經》裡面的確是有一些陰毒的武功,不適合名門正派之人使用。
而張無忌看到那位“斗酒僧”的生平自述時,其中也有這麼一番描述:“自覺比之一味純陰的《九陰真經》,更有陰陽調和、剛柔互濟的中和之道。張無忌掩卷思索,對這位高人不偏不倚的武學至理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想:‘這應稱為《陰陽並濟經》,單稱《九陽真經》以糾其枉,還是偏了。’”
(王重陽劇照)
陰陽互濟這種說法根本就不是佛門思想,而是道派思想,即便斗酒僧曾經為道,此時為佛的他自然也不會再以佛門思想去創出一門武功,否則他為何轉投佛門?如此看來,將《九陰真經》改良,繼而創出《九陽真經》的“斗酒僧”極有可能是王重陽編出來的人物,因為創出那經書的人就是他自己,他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己忍不住偷看了《九陰真經》的事實。
這也解釋了一身神功的王重陽為何會早早死去,因為那九陽神功極難掌控,覺遠就是因為九陽神功歷盡而亡,張無忌在面對三渡時也一度感覺後繼乏力,差點喪命,王重陽一把年紀還強練九陽神功,會把控不住也合情合理。
如此一來,書中的劇情便可以自圓其說了。